北京何老师:资深儿童康复师,多年工作于临床一线,经验丰富。一直致力于科学合理康复理念的推广,活跃于网络咨询,擅长高危儿早期筛查,脑瘫儿早期鉴别诊断与康复治疗。 第一:概念 脑瘫,又称脑性瘫痪、简称脑瘫(CP)。是围产期(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大脑发育时期非进行脑损伤所致的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病在脑,而累及四肢,表现多样,可伴智力低下、惊厥、听觉和视觉障碍、行为异常等,是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小儿脑瘫已成为一个值得再重视和再认识疾病。脑瘫患儿涉及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儿童的成长以及国民素质的提高,因此小儿脑瘫既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第二:分型 根据肢体障碍的情况分型如下:(1)单肢瘫:单个肢体受累,此型较少见。(2)偏瘫:一侧肢体及躯干受累,经常上肢损害较重。(3)三肢瘫:三个肢体受累。(4)四肢瘫:四肢及躯干均受累,四肢严重程度相似。(5)截瘫:双下肢受累明显,躯干及双上肢正常。(6)双瘫:四肢均受累,双上肢及躯干较轻,双下肢受累重。(7)双重性偏瘫:四肢均受累,但双上肢重,有时左右侧严重程度可不一致。 第三:分类 (1)痉挛型脑瘫:占脑瘫的60%以上。表现为肢体肌肉痉挛、僵硬。上肢的主要表现为屈肘、屈腕、拇指内收以及其他手指屈曲伸不直。下肢的主要表现为双腿交叉(剪刀步)尖足,屈髋(翘屁股)、屈膝(腿伸不直)、脚跟不能着地、足内翻、足趾屈曲或上翘等。 (2)手足徐动型脑瘫:表现为全身肢体的活动难以用意志控制,不自主运动,包括面部表情。发声、构音器官也多受累,所以常常伴有语言障碍。 (3)强直型脑瘫:表现为四肢僵硬状态,无论屈伸都有抵抗,活动艰难。 (4)失调型脑瘫:由于小脑和脑干的损伤,造成平衡功能障碍。患儿不能完成正确的动作,如走路不稳,动作不协调、不准确、发音调门失常等。常常伴有手、头部和眼球的轻度振颤。 (5)震颤型脑瘫:表现为身体某部分不随意、有节律的摇动。单纯的震颤型脑瘫极为罕见,在手足徐动型脑瘫中偶可见到。 (6)肌张力低下型脑瘫:表现为全身无力,肌肉松软,无随意运动。常常是痉挛型脑瘫和手足徐动型脑瘫的前期。 (7)混合型脑瘫:指上述几种类型的脑瘫同时存在。 第四:诊断依据 对脑瘫的诊断根据以下几点不难做出:(1)在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有致脑损伤的高危因素;(2)在新生儿期及婴儿期出现脑损伤的早期症状;(3)有脑损伤的神经学异常,如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反射异常;(4)常同时伴有智力低下、言语障碍、惊厥、感知觉等多种障碍;(5)排除其它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儿的一过性运动发育滞后;(6)其它辅助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如头部CT、MRI、B超、EEG、SPECT、脑血流彩色多谱超声、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等。脑瘫患儿的临床表现大多数都开始于婴儿期,但是,又不是所有的脑瘫患儿都会在早期表现出明显的异常症状,特别是轻症患儿,在6个月前,甚至9个月前,很难做出确切诊断。对于分型诊断,年龄越小也越有困难,原因为典型的体征尚未充分表现出来。所以,医生需要对婴儿进行仔细的观察和随访,反复多次地全面进行评估,以便及早诊断、早期治疗。 第五:诊断标准 (1)肌肉张力异常 (2)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 (3)原始反射未消失,病理反射阳性 (4)辅助检查异常 最为关键 第六:脑瘫损伤程度分级 (1)轻度 (2)中度 (3)重度(4)极重度 第七:肌肉张力的分级 (0级):正常肌张力。 (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突然释放。 (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均呈现最小阻力。 (2级):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被移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 (4级):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第八:肌肉力量分级 (0级):肌肉无收缩。(1级):能微弱收缩,但无关节的主动活动。(2级):不抗肢体重力时,有关节的主动活动。(3级):能抗肢体重力,并能有关节的主动活动。(4级):能同时抗肢体重力及外加阻力,并能有关节的主动活动。(5级):正常运动能力。 第九:对脑瘫认识的误区 1:脑瘫就是傻子,这是很多人对脑瘫最大的一个误区。脑瘫有一少部分会存在智力障碍,但是大数智力都可以。 2:脑瘫早期不能诊断,上面已经说了诊断依据和诊断标准,除了少数轻度的不能做出明确诊断以为,百分之八十都可以做出早期诊断。 3:脑瘫是不治之症,我们都知道任何一种疾病都有轻有重,就像癌症,也有恢复的很好,控制的很好的,所以就在前面损伤分级里面已经说过,早期康复的目的让轻度的完全正常,中度的尽可能接近正常回归社会,重度和极重度的生活可以自理,不要成为家庭的负担。康复的本意就是减残脱残。 第十:脑瘫康复的误区 1:找遍全国专家去看 2:能上的项目尽量上,怕耽误 3:盲目和别人的宝宝对比,看不到自己宝宝的长处 4:盲目的频繁换康复机构或者康复师 5:自己去研究康复书籍 6:不知道家庭康复和专业康复结合的重要性 综上所属,在当今社会,存在很多以牟利为目的诊断和治疗,过度诊断,盲目诊断,过度治疗,大量存在,很多地方误诊(正常或者发育落后)的宝宝为脑瘫,最后这些宝宝恢复正常,机构借此宣传自己治愈了多少脑瘫,导致一些特色疗法横行,扰乱正常的康复治疗。何老师只能像中国政府一样,发出强烈谴责的声音。 诊断很重要,诊断的目的不是盖帽子,而是治疗,诊断不是结果,而是开始。看轻诊断,合理诊断。早期干预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合理康复。 何老师所写,只代表个人观点,不针对任何机构和个人,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