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每每看到孩子写作业,不是抠鼻子,就是挠痒痒,不是拆钢笔,就是拽橡皮,我心里就像有一万只蚂蚁在爬一样难受,真想冲上去狠狠揍他一顿。” 这种内心独白,是很多陪读父母的真实写照。 学习困难的学生,简称学困生,就是明明不傻,或者说很聪明,但就是学习习惯特别差,以至于渐渐被大部队甩掉,成了班里垫底的人。 但如果你问老师这是怎么回事,个老师99个都会告诉你: 是孩子自幼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在低年级,确切地说,在幼儿园大班和一二年级。 这时候,需要父母把注意力倾斜到孩子身上来,走好走正走稳第一步。 现实的问题,恰恰在于,孩子7岁之前,很多年轻父母忙于工作,疏于管教,或者以为“一二年级有什么关系呢,等大了再说吧”。 等孩子真的步入中高年级后,家长们会悲哀地发现: 没有走好第一步,再想纠正第二步、第三步,真的难于上青天。 为什么? 因为孩子这种生物,需要在他律的引导下,才能获得自律;需要在安心的陪伴下,才能拥有专注;需要父母和他同频波动,才能成长得鲜活灵动。 那么结论来了:期待孩子摆脱轻浮的学习状态,父母先要当个沉稳负责的大人。 如果错过了早期陪伴,不要紧,也不要怕。 就从此刻、此时、此地起,摒弃自以为是的嫌弃和指责,像对待初学者那样,拿出耐心和时间,俯下身子陪伴孩子,一小步一小步地追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