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画腰、A4腰、女团腰、反手摸肚脐 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腰椎前凸、腰酸背痛 这两组词汇放在一起,一方面呈现出人类对“细腰”孜孜不倦地追求,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日常生活中我们对腰的爱护不够,久而久之可能会出现腰部的健康问题。今天,我们列举了7种生活中最常见的伤腰姿势,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日常篇 #1日常忍不住挺肚子 左滑查看正确姿势 “这样站,很舒服呀” 许多人站着时会不自觉挺肚子,感觉这样会更省力、更舒服。但其实,我们的身体在挺肚子的同时,往往伴有脖子前伸、驼背、骨盆后倾,甚至脊柱发生扭曲。如果长期这么站,会给腰椎带来持续的压力,引发腰痛或者劳损。 正确姿势 从侧面看去,保持耳朵与肩膀在一条直线,膝盖与脚踝在一条直线,整体与地面呈90度。 #2弯腰搬重物 左滑查看正确姿势 “完了,我的腰闪了! 很多人喜欢站直弯腰把地面的重物直接搬起来,但实际上,当我们弯腰不弯腿时,韧带和腰椎间盘会承受相当大的压力。随着身体越弯,脊柱承受的剪切力越大,加上重物本身的负荷,可能造成闪腰——急性腰扭伤。 正确做法 先蹲下,腰背保持挺直,拿稳重物后,再逐渐站起来。 #3日积月累地久坐 左滑查看正确姿势 “坐姿不当+时间过长=伤腰” 久坐会让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增加。而办公或学习时,头部前伸、肩膀高耸、翘二郎腿等等,都会让脊柱扭曲,腰椎也会受力不均,长此以往,腰肌劳损、腰疼等就会发生。 正确姿势 沉下肩膀,腰背挺直,可以给腰部增加一个有力地支撑;每隔一小时站起来活动活动。 #4惬意地半躺 左滑查看正确姿势 “与其半躺,不如彻底躺平” 半卧位时,后腰悬空,腰椎处于折角状态,又缺乏足够地支撑,上半身的重量全压在腰椎这一个受力点上,脊柱变形,久而久之会造成腰椎间盘突出。其实人体在平卧时,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最小,所以如果你想让身体得到真正的休息,可以选择彻底躺平。 正确做法 除了躺平外,在沙发上休息时可以给颈部和腰部增加支撑。 锻炼篇 #1漫画腰 “求求泥萌,放过腰吧!” 最近频上热搜的“漫画腰”,引发了不小争议。这个看上去很美的动作,实际上给腰椎带来不小的危害。这是个腰椎过伸的姿势,已经超出了腰椎本身的活动度,增加腰椎间盘突出和小关节损伤的风险,同时腰部肌肉也会有拉伤风险。 正确做法 不盲目参与各种名头的姿势挑战,身材焦虑也大可不必,科学运动,才能拥有健康的美。 #2深蹲 左滑查看正确姿势 “没使对劲儿,腰伤了” 当很多人本身核心肌群力量不足时,练习深蹲,容易身体前倾、弓背撅屁股等,导致重心后移,给腰部更多压力,从而伤腰。 正确姿势 保持抬头直腰,侧面看上半身直线与膝盖-脚踝直线保持平行。 #3平板撑 左滑查看正确姿势 “眼看他腰塌了” 平板撑这一项广受欢迎的基础健身动作,“塌腰”是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即背部弯曲,腹部往下垂。这通常发生在我们累了、撑不住的时候。此时动作变形,骨盆倾斜,脊柱扭曲,腰椎损伤风险加大。 正确姿势 保持臀部、腰部和大腿在一条直线上,时间不宜过长,2分钟左右为宜。 注意:已有腰椎腰肌损伤的人士需咨询专业医师后,再考虑做平板撑。 看完上述7个姿势,会发现,总的来说只要让身体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基本上就是正确的姿势,腰椎也会得到保护。 如何正确用腰? 2大原则 无论站姿、坐姿、躺姿以及运动时各种姿势,正确使用腰部的方法其实是2个简单的原则: 挺直腰背 收紧腹部 腰部处于人体躯干位置,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受上半身的压力,稳定下半身,同时保护脊柱。腰部肌肉包括竖脊肌、腰大肌、膈肌等,除了腰肌以外,腹肌也同样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 因此,挺直腰背和收紧腹部,需要同时进行,共同帮助我们保持良好体态。 也许你会问,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怎么办? 保持好体态的秘密 加强核心力量 觉得挺直腰背和收腹很难?维持不到2分钟就没力气了? 那是因为你的核心力量太弱——核心肌肉群包括腹肌、腰肌、臀大肌等,在核心肌肉群力量弱的情况下,我们难以保持良好体态,“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此,加强核心锻炼,增加肌肉力量,是保护我们脆弱的腰的重要手段。 发达有力的肌肉会自动调整你的体态,比随时随地用大脑强制命令自己注意体态,要容易得多,也不再需要费劲“坚持”,因为已经成为了你身体的本能。 腰痛了怎么办??? 去疼痛科 在现代医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愈加深入,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疼痛是许多患者就诊时的首要主诉,在不同疾病中都可能有疼痛作为主要临床症状。 1、痛点注射 2、外周神经阻滞 在外周神经注射局部麻醉药,阻滞其冲动传导,使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镇痛作用,称为神经阻滞镇痛。 眶上神经阻滞 眶上神经是由三叉神经眼支发出的,分布于眼睑、前额部和颅顶部。在眶上缘触及眶上切迹,诱发激痛点,沿眶上切迹刺入后注射局麻药。适用于眶上神经痛、额部带状疱疹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以及该范围的癌性疼痛。 眶下神经阻滞 眶下神经是三叉神经的上颌神经终支,分布于下眼睑、鼻、上唇和颊部。指尖触及眶下孔,刺入后可诱发放射痛,注入局麻药。适用于眶下神经痛、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和癌性疼痛。 颏神经阻滞 颏神经是三叉神经第三支的终支,分布于颏部及下唇。在嘴角下方可触及颏孔,刺入后出现放射痛,注入局麻药。适用于颏神经痛、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枕大、枕小神经阻滞 枕大和枕小神经为感觉神经,分布于顶枕部、枕外侧、乳突。在枕骨隆突旁可触及枕动脉搏动,内侧穿刺可触及枕大神经,枕大神经外侧刺入可触及枕小神经,分别给予局麻药注射。适用于枕神经痛和颈源性疼痛。 坐骨神经阻滞 3、神经节阻滞 神经节为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交感/副交感神经的集合形成的神经节点,门诊常用的神经节阻滞为星状神经节阻滞。 星状神经节阻滞 4、关节腔阻滞 将局部麻醉药物、水溶性糖皮质激素以及其他治疗药物注入关节腔进行治疗的方法叫做关节腔阻滞。门诊常见的关节腔阻滞有:膝关节腔阻滞、肩关节腔阻滞、踝关节腔阻滞等,其中膝关节腔阻滞最常见。 膝关节腔阻滞 日间病房治疗 1、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脉冲射频 星状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的适应征,与星状神经节阻滞基本一致。脉冲射频是电流产生的电磁波,作用到神经周围,对神经信号的传递产生调节作用,从而达到镇痛或者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目的。 2、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脉冲射频 3、超声引导下腰神经根脉冲射频 4、软组织银质针导热治疗 1、X线引导下胸神经根射频治疗 2、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3椎间盘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 4、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 5、腰椎间盘突出的脊柱内镜治疗 脊柱内镜是将一个配备有灯光、成像及工作通道的孔镜系统经病变节段椎间孔放置于突出的椎间盘部位,在内窥镜直视下,可以清楚地看到突出的髓核、受压的神经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然后经工作通道摘除突出髓核组织、切除部分增生的上关节突骨质和黄韧带,从而直接解除神经根的压迫。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因其创伤小、恢复快、保留脊柱的稳定结构而受到广大患者和医生的肯定。 6、脊髓电刺激系统植入术 脊髓电刺激的治疗机制比较复杂,简单理解可以为抑制中枢系统对疼痛信号的接收,同时可抑制外周向中枢的疼痛信号传递。经皮穿刺,在低剂量X线引导下,将电极线放置在疼痛范围对应的脊髓节段,连接体外刺激器,所产生的麻刺感应完全覆盖患者主诉疼痛范围。脊髓电刺激治疗的适应征广泛,主要包括保守治疗无效的腰背部手术后疼痛综合征、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幻肢痛、残肢痛等。 疼痛科的诊疗技术,治疗目的重点是为了解除痛苦,所以创伤小是必然的。而对比单纯的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为主的保守治疗方式,疼痛科的治疗要更加直接,更接近所谓的精准医疗。所以疼痛科为患者提供了除开刀和吃药外的第三种治疗选择,为慢性疼痛患者提供了新型治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