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单亲妈妈花29年把重度脑瘫儿送进哈佛”的新闻令无数人震惊,这一世界名牌大学是多少从小被冠以“天才”的孩子都无法企及的梦,而出生于湖北荆州的重度脑瘫患儿丁丁虽为折翼天使,却在坚强母亲的陪伴下一飞冲天。其实,早在年媒体曝出丁丁考上北京大学后,关于脑瘫患儿就曾掀起一阵热议。 奢望考上哈佛、北大,如何让孩子生活自理,进入正常学校学习,将来能走入主流社会,这是目前绝大多数脑瘫患儿家长忧虑的事情,还有很多家长为孩子四处求医,仍收效甚微,更有甚者,不仅被“游医”骗财,还耽误了治疗。 据统计,我国小儿脑瘫发病率为2.48‰,患病率为2.45‰,目前我国脑瘫患者有万,每年以6万的人数递增,从上边的这些脑瘫数字可以明显判断,我国的脑瘫问题已经比较严重,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宽,新生儿出生率的增多,脑瘫孩子数量还在持续性的增长,所以脑瘫这个发病人群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其中很多脑瘫病人是由于出生时由于某种原因被抢救,在挽回生命的同时落下了脑瘫这种疾病。临床数据显示,由于发现过晚、治疗不当等原因,脑瘫致残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不仅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精神和肉体痛苦,也给家庭社会带来无法估量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所以及时采取科学规范有效诊疗措施,是脑瘫诊疗的关键。 什么是脑瘫?会引起哪些危害? 脑瘫是指小儿因多种原因(如感染、出血、外伤等)引起的脑实质损害,出现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而发展为瘫痪的疾病。严重者伴有智力不足。癫痫、肢体抽搐及视觉、听觉、语言功能障碍等表现。 1、运动功能障碍: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严重者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有的甚至不会翻身、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2、姿势障碍:各种姿势异常,姿势的稳定性差。如3个月仍不能头部竖直,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等。洗手时不易将拳头掰开等。 3、智力障碍:智力正常的孩子约占有1/4,智力轻度、中度不足的约占1/2,重度智力不足的约占1/4。 4、语言障碍:语言表达困难,发音不清或口吃等症状。 5、视听觉障碍:以内斜视及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困难最为多见。 6、牙齿发育障碍:牙齿质地疏松、易折,口面功能障碍,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时痉挛或不协调收缩,咀嚼和吞咽困难,口腔闭合困难以及流口水等。 肢体畸形、行动受到限制只是脑瘫对于肢体功能上的一种危害,其实多数心智正常的孩子,他们对于外界是比较敏感的,因为很多与其他正常人不一样地方,会让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对自己的不认同感,从而产生心理障碍、自卑、自闭、焦虑、孤僻的情绪,渐渐的疏远别人,不愿意和别人交流。这都是患上脑瘫对孩子附加的危害。 脑瘫的危害 情绪障碍 固执、任性、易怒、孤僻,情绪波动大,有时出现强迫、自伤、侵袭行为。 认知损害 记忆障碍、学习新事物、记忆及集中精力困难。 脑瘫的七大分型及临床表现有哪些? 2、手足徐动型脑瘫:占脑瘫的20%左右。表现为全身肢体的活动难以用意志控制,不自主运动,包括面部表情。发声、构音器官也多受累,所以常常伴有语言障碍。 3、强直型脑瘫:表现为四肢僵硬状态,无论屈伸都有抵抗,活动艰难。 4、失调型脑瘫:主要是平衡功能障碍。病人不能完成正确的动作,如走路不稳,动作不协调、不准确、发音调门失常等。常常伴有手、头部和眼球的轻度振颤。 5、震颤型脑瘫:单纯的震颤型脑瘫极为罕见,在手足徐动型脑瘫中偶可见到。 6、肌张力低下型脑瘫:表现为全身无力,肌肉松软,无随意运动。常常是痉挛型脑瘫和手足徐动型脑瘫的前期。 7、混合型脑瘫:指上述几种类型的脑瘫同时存在。 突破单一诊疗模式,脑瘫患儿有望回归社会! 1)药物:主要是口服或注射有关药物。
目前尚未发现脑瘫的特效药物,仅为对症缓解,如为缓解手足徐动型的多动。修复因外伤、出血、缺氧造成的脑细胞膜损害,保护神经细胞,加快神经兴奋传导,改善学习与记忆功能、改善脑细胞能量代谢,增强脑功能。 2)手术:就是通过手术的方式
当脑瘫导致的各种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十分严重而又不能很好的进行康复锻炼时,外科手术可缓解肌肉的高痉挛状态,有助于肢体的康复锻炼。当病人肢体存在严重畸形,如马蹄足内翻、外翻、足跟不能着而影响行走,手的畸形影响抓握功能时,可采取矫形手术。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的脑瘫最适合手术。 3)中医:主要通过中医按摩的手法-疏通经络、中药-内调外治的手段。 4)康复:通过系统的康复练习,缓解症状。
比如,做一些训练精细运动、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训练(如爬行、有目的的指认鼻、耳等)、训练抓物、持物、起坐、摇摆、扶行(背靠墙、面朝墙)、原地运动(弯腰拾物、抬脚训练、单脚独立、原地起跳)、行、跑等等。 (2)多学科综合诊疗体系,实现脑瘫诊疗“1+12”的效果。
多学科综合诊疗体系,结合先进的脑瘫治疗理念为基础,探索从诊断到治疗到康复各个环节都多学科联合评估跟踪的治疗思路,集神经内、外科、脊柱外科、矫形外科、儿科及康复科为一体,以较强大的综合神经康复为基础,以适应性强的手术治疗为特色,针对每一位患者进行会诊、评估,制定针对性、系统化的治疗和康复方案,并实施与跟踪修正,力求最大限度实现每一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目标,从而实现“1+12”的效果。
另外,专家提醒家长,宝宝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以下十大状况,家长应警惕,尽早带孩子就医。 1、过度激惹,持续哭叫、入睡困难,3个月以内的宝宝可以出现类似严重“肠绞痛”的表现,突然发生剧烈哭叫。 2、喂养困难,吸吮、吞咽不协调,进食、咀嚼、饮水、吞咽困难、流涎、频繁吐沫,持续体重不增。 3、非常“敏感”或“激动”,对突然出现的声音或体位改变很“敏感”,似惊吓状。 4、护理困难,穿衣时很难将其手臂插入袖中,换尿片时大腿不易外展,洗澡时四肢僵硬,拳头很难掰开,背部呈弓形。 5、生后4-6周不会笑。 6、过“百天”的宝宝尚不能抬头,4-5个月时头仍摇摆不定。 7、4个月仍拇指内收,手不张开。 8、5个月以后还不会见物伸手去抓。 9、“过早发育”,4个月内出现反射性过早翻身,而不是有意识的翻身。 10、肌肉松软,四肢主动运动少。 医生提醒: 脑瘫的治疗必须坚持手术和康复相结合的原则,不同的症状也有不同的治疗措施。现今的医学进步为脑瘫患者提供了强有力的治疗手段,一般来说,3岁以内是脑瘫患儿黄金康复期,如家长能对其早发现早治疗,完全有可能使部分脑瘫患儿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