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冲击波? 冲击波是一种机械波,具有声学、光学和力学的某些性质。冲击波的能量是超音波的倍左右,它作用于人体并造成物理冲击,刺激生长激素释放,导致微血管新生,达到组织再生以及修复的目的。同时冲击波在人体组织内传导时,因组织内含有小气泡,气体会在压强骤变的情况下以极快的速度膨胀,在小范围内产生较高的能量。该效应可能起到松解粘连、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疗法操作简单,治疗时间短、见效快、病人痛苦小,安全副作用少等特点。近几年已在骨肌疾病等临床治疗领域广泛应用并得到使用者(康复科、骨科、疼痛科等)和接受治疗者的好评。 1 冲击波治疗的适应症 主要适应症 相对适应症 骨性关节炎;早期距骨缺血性坏死;肩峰下滑囊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髌前滑囊炎;胫骨结节骨骺骨软骨炎;股骨大转子滑囊炎;半月板损伤;膝周韧带损伤、肩周炎及肩部肌腱韧带损伤;软组织破溃无严重感染;肌腱挛缩;疤痕硬结;弹响髋;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和肌痉挛等。 2 临床案例介绍 01 跟骨骨刺 02 髌骨肌腱 03 距骨坏死 04 骨不连 治疗前伤口溃疡情况 治疗后伤口基本愈合 05 伤口溃疡不愈合 冲击波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室温适宜,光线充足,体位舒适;情志障碍,高血压、心律不齐者慎用;注意患者的感受和反馈,适时调整剂量;回避大血管、心肺、神经出孔;神经、血管、肌腱韧带术后3月内禁用或慎用。 3 康复医学科冲击波治疗业务范围 主要用于:软组织损伤(硬结、条索、纤维化)肌筋膜炎;肌腱末端病;创伤致肌腱、韧带短缩、疤痕挛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皮肤软组织创面不愈合:严重压疮、切口(创面)不愈、糖尿病足等。 4 冲击波治疗慢性顽固性疼痛骨肌疾病优势 起效快速、精准,维持时间相对长、治疗周期短、费用相对节省、适应症广。 5 冲击波治疗对比物理因子治疗 病程较短、损伤部位局限、冲击波疗法在美国获得FDA认证 ?可单独应用 病程较长、损伤部位较为广泛、冲击波相对优势病种如骨与软骨损伤、滑囊炎、肌腱韧带挛缩、关节功能受限明显、颈腰疼痛伴有神经卡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骨性关节炎、半月板及韧带损伤、骨不连(延迟愈合)等应联合应用物理因子、运动疗法等以及药物配合。 ?可联合应用 6 冲击波临床应用方案 治疗部位(点)选择体表解剖标志结合痛点定位;激痛点(肌筋膜、骨膜、韧带以及原发与继发/主要与附属);经络和穴位刺激。 治疗次数-不等,视病情轻重、发病时间、部位大小。 治疗间隔1-7天不等,一般3-5天1次。 7 冲击波的治疗原理 冲击波是压力急剧变化的产物。在短短的几纳秒内产生很高的压力,这是冲击波所独有的特性。冲击波具有很强的张应力和压应力,能够穿透任何弹性介质,如水、空气和软组织。 1 冲击波具有正向压力作用和反向张力作用。在正向压力作用下产生挤压作用,从而直接产生破坏作用;而在张力下则为空化效应,通过微气泡的产生和破裂,使得内部钙化点或者炎症物质破解分散。正是这两种作用,可以使冲击波治疗骨性疾病和软组织钙化性疾病。 2 冲击波诱发的成骨促进作用发生在骨皮质部分和网状结构部分的界面处。冲击波的直接作用导致骨不连处的骨膜发生血肿。空化效应不仅可以造成部分细胞坏死,也会诱发成骨细胞移行和新的骨组织形成。 3 镇痛效应 冲击波的高能量作用于轴突产生强刺激可以起到镇痛作用。神经系统的这种反应方式也被身为“闸门控制学说”。 4 代谢激活效应 可能是由于冲击波的直接机械效应引起的。一方面冲击波可以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使神经膜的极性发生改变,另一方面,冲击波可以使细胞内外离子交换过程活跃,从而使代谢分解的终产物被清除和吸收。 以上资料,仅供学术交流使用 投稿合作:推动医学技术研究、推广、培训,联合国内外知名专家,为临床使用单位做好治疗方案。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