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百霖遮盖液能不能治好初发的白癜风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28634.html 人杰地灵 诗曰: 海阔鱼龙舞,好风帆易悬。 万物凭造化,天地育英贤。 新曲又唱道:“太阳升起的地方,古代文明的殿堂;太阳升起的地方,水美花又香。”在徐福故里这方古老神奇的土地上,可以寻觅到先人留下的人类文明的一行行足迹。年夏天,人们发现了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岩画位于距离赣榆县东南方不远处的锦屏山南麓后小山西端的岩石上,画面南北长22.1米,东西宽15米,共分为三组,刻有太阳、农作物和人头画像等图案。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最古老的岩画,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更是首次发现。 将军崖岩画:人头画像 岩画内容表现的是古老的东夷部落对天、地、日、月、五谷、祖宗、神灵的崇拜和祭祀活动的场面,被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称为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天书,创作时间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距今约-年,是少昊之国从创建走向发展的历史时期。早在这一时期,少昊之国的人民已开始了原始农业生产。 赣榆县的西部地区,为古代的祝其国,那里是黄帝后裔聚集的地方。《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封师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祝即祝其,一名夹谷。古祝其国位于今赣榆县西部一带地方,国都在今赣榆县古城村。鲁定公十年(前),齐鲁两国国君在这里举行会盟,这就是著名的夹谷之会。据《春秋》记载:“定公十年,公会齐侯于夹谷。”杜预注:“夹谷即祝其也。”服虔、刘昭、郦道元等均认同杜注。又据《左传》记载:“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祝其会盟是春秋时期四百五十次昭穆盟会之一,孔子代表鲁国担任傧相,主持这次盟会。孔子为什么要选择祝其为盟会地点呢?因为当时齐强鲁弱,祝其是黄帝后裔聚居的地方,礼仪之邦,如果孔子要以礼为武器与齐国抗争,祝其国最具有地利、人和的优势。果然,会盟的时候齐国突然以武力相威胁,企图挟持鲁国国君,达成不合理的协定。孔子大义凛然,以“礼”为武器,挫败齐国,最终达成齐人归还侵占鲁国的四座城池和汶阳一带土地的协定,维护了鲁国的利益,使鲁国取得了这次会盟的圆满成功。 孔子相鲁会齐侯处 少昊之国建立的远古文明,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华夏文明的母体文化,历史上的少昊之国,从来都是人杰地灵之邦。比如领袖人物伯益,他就是中华第一神童。史书记载,伯益发明凿井技术,年,在赣榆县柘汪东海滨村庄新庄村,考古发现一处新石器的文化遗址,有大量陶井圈、石磨棒和石研磨器。这里紧靠《山海经》记载的“穷桑、汤谷和甘渊(今甘县)”,是少昊之国国都,东边不远处就是已沉入海底的古纪鄣城。史书记载伯益善于训养鸟兽,在少昊时代担任驯养鸟兽的官,传说在少昊之都西边有个地方叫翔凤岭,就是伯益驯养鸟兽的地方。 春秋纪鄣城遗址:在柘汪东海中,为东周至南北朝城池,后沦为海底,清乾隆初年潮退时可见西门。 距离甘县不远的地方,有座圣公山,圣公山是为纪念春秋时期出现的又一位神童——项橐而命名的。项橐天资聪慧,7岁的时候就曾经三难孔子,被孔子拜为老师。有一天,孔子周游列国来到纪鄣城下,小项橐与同伴在大路上玩筑城的游戏。他们把路上的土堆起来,筑出了一个小小的方形城,项橐往里一坐,俨然一副“城里人”的派头,悠然自得。此时正巧孔子坐车路过此地,项橐他们筑起的“城”挡住了孔子的道。孔子见状,即问坐在城内的项橐:“小孩,你怎么不避让车子?”小项橐毫不惊慌,从容应对:“从昔至今,只听说车避城,哪里听说过城避车呀?”孔子闻之,无言而对,只好绕城而过。可是,刚走几步,孔子便命车马回过头来,心想:这小孩如此聪明,是不是项橐呢?便回头想考考他,于是向项橐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孔子问:“你知道何山无石?何水无鱼?何门无关?何车无轮?何牛无犊?何马无驹?何刀无环?何火无烟?何人无妇?何女无夫?何日不足?何日有余?何雄无雌?何树无枝?何城无使?何人无字?”项橐不紧不忙地回答:“土山无石,井水无鱼,空门无关,舆车(轿子)无轮,泥牛无犊,木马无驹,斫刀无环,萤火无烟,仙人无妇,玉女无夫,冬日不足,夏日有余,孤雄无雌,枯树无枝,空城无使,小儿无字。” 孔子拜项橐为师 孔子闻言大惊,认定这个孩子就是项橐,可是不等孔子说话,项橐反问他说:“现在轮到我考您了——鹅和鸭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鸿雁和仙鹤为什么善于鸣叫?松柏为什么冬夏常青?”孔子答道:“鹅和鸭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脚是方的;鸿雁和仙鹤善于鸣叫,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松柏冬夏常青,是因为它们的树心坚实。”“不对!”项橐大声说,“龟鳖能浮在水面上,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脚方吗?青蛙善于鸣叫,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吗?胡竹冬夏常青,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茎心坚实吗?” 孔子觉得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便俯下身子,十分谦虚地对项橐说:“后生可畏,我当拜你为师。”从此,孔子拜项橐为师被传为佳话,项橐的名声便名扬九州,轰动朝野。这时候,项橐年方7岁。 从那时再过年,少昊之国又一位神童——徐福,便诞生了。 弄潮少年 诗曰: 天风起海韵,云气壮山丘。 渔歌何满子,月上仙人楼。 且说徐福天性聪慧,出生后十月能言,迎生会走,3岁可以背诵中草药药方。周岁时行“抓周”礼,小徐福抓了一支笔,一位方士解释为抓笔有“必定天下”之意,全村人都为徐医公生了如此有出息的儿子而高兴,唯有这徐医公却面露不悦之色:“谈何必定天下,不为徐家招灾惹祸就好啦!”徐医公这番话让全村人大为不解。徐医公解释说,诸位乡亲你们看,这个世界你征我伐,强权霸道,仁者焉能安定天下?但愿吾子能怀一技之长,内能养妻儿,外能为人疗疾去病,施惠于乡里,我愿足矣! 虽说这徐家庄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古村,却也依山傍海,襟江带河,赣榆县境内第一条大河——龙王河紧贴村东流入大海,人们驾船乘舟,入海捕鱼十分方便。其实,这龙王河原名不叫龙王河,它叫“尧王河”,因从徐家村北不远处尧王城下流过,故名“尧王河”。后来因河水泛滥成灾,人们为祈福于河畔建了座龙王庙,尧王河遂易名龙王河。徐福生性爱水,四五岁时便常下尧王河游泳,他胆子也大,初学时有几次差点儿被河水卷走淹死,但他也不怕,事后一如既往下河游泳,游戏嬉闹。徐医公也不阻止,却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生在大海边就要以大海为家,不会游泳怎么能成呢?若要学会在海上生活,还要到大海中去游泳。 在徐医公的鼓励下,小徐福的胆量越来越大。6岁时终于从尧王河顺流而下,游到了大海。进入了大海,就完全没有了在河里游泳的感受。水深海阔,一望无际,完全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在这个大海的世界里,人类会感到非常渺小,仿佛时间也静止了一般。开始小徐福有些惊恐,但是由于他天性爱水,渐渐地便愈来愈兴奋起来,有了“海阔凭鱼跃”的感觉了,他感觉自己仿佛化作了一条鱼,大海本来就是他的世界。他兴奋地向大海深处游去,终于体力不支,昏昏地沉下了水面……不知过了多久,徐福醒来的时候,已经在一条渔船上,躺在一位壮士的怀里,那人正向徐福口中喂热水。壮士30岁年龄,看样子是个海上捕鱼人,皮肤泛出黝黑的油光,面容慈祥,他见小徐福醒了过来便笑着问:醒啦?还记得你是怎样落入海里的吗?小徐福看到眼前这一切,顿时明白过来,是他体力不支沉入了海底,是眼前这人救了他的命,便一骨碌从渔公怀里挣出,倒头便拜:“谢谢救命之恩!谢谢救命之恩!”渔公搀扶小徐福起来,问他:“告诉我你是为何落入大海之中的?”小徐福回到:“恩公大人,小子不是落海的,小子在海里游泳累了沉入海里的。”“你是从哪里游到这里的?”渔公问道。“我是从徐家庄顺着尧王河流到这里的”。渔公不敢相信,从徐家庄游到这里要有近三十里水路了,小小年纪怎么可以呢?便又问道:“今年几岁了,学习游泳几年了?”“四五岁学游泳,已经游泳二三年了。”渔公又问道:“你入海游泳几次了?”小徐福回道:“第一次。”渔公又问:“怕不怕。”小徐福说:“不怕。”回答得很响亮。渔公又看了看小徐福,笑了,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我叫徐福。”“好名字,徐福会有福的。”渔公笑着问:“小徐福,我教你在大海游泳好吗?”小徐福闻言,纳头再拜,说道:“师父在上,受徒儿参拜。”渔公闻言,一把将小徐福揽在怀里,十分喜爱。小徐福问道:“请问师父尊姓大名,您的家乡在哪里啊?”渔公说道:“本翁姓姜名舟,海中这琴山岛便是我的家。”徐福顺着师父所指方向看去,果然琴山岛就在不远的海面上,历历在目。便向师父说道:“村中人下海捕鱼,经常会上这岛上歇息,只是我没来过,师父带我上岛吧?”师父说:“这琴山岛,我会带你上岛看山看石,看树看花的,也看看师父的家。只是今天不能,你离家时间这么久了,你父母会担心的,我要抓紧时间将你送回家去。”说罢调转船头向西行驶去,入朱篷口,然后进入尧王河,来到徐家庄前系船上岸。 秦山岛,原名琴山岛 徐福父母正在村口翘首企盼儿子早早回来,忽见一人驾着小船将儿子送回来了,真是喜出望外,急忙将姜舟师父迎接到家中。听完小徐福一番叙述,如何在海上遇险沉溺,如何受恩人搭救,又如何拜恩人为师等等这般,夫妻二人惊喜交集,对姜舟感恩戴德,即刻跪地要行大礼。姜舟慌忙将徐福父母搀起道:“现在小徐福是我徒儿了,师徒如父子,我们就是一家了,家不行常礼,否则便折煞姜小弟了。”于是,徐医公急忙摆酒宴款待姜舟师父。 席间,徐医公问起姜舟,如何会到琴山岛安家,又如何习得一身好水性?姜舟便说自己从小父母双亡,依哥嫂为生,不幸哥嫂又染热病亡故,于是自己孤身一人以捕鱼为业,浪迹江河湖海,后来为躲避徭役,便逃到琴山岛住了下来,这一住至今竟已二十余年。徐医公感叹嘘唏不已,便问道:“姜师父可否打算回到岸上居住?”姜舟叹息一声道:“我姜舟上无父母,下无妻儿,孤身一人,无牵无挂,只是每年清明时节,上岸到父母坟前祭奠一番,洒几行热泪,再无别的心事了,我在岛上过得倒也自在,将老死孤岛,不思上岸居住了。”徐医公听了姜舟这番表白,不觉潸然泪下,慷慨说道:“姜师父,吾子即尔子。”手指小徐福说道:“福儿,从今天以后,师父也就是你的亚父,尔事亚父当如事为父一般,不可怠慢,不可三心二意!”小徐福闻言,便到师父跟前跪地叩头,说道:“亚父在上,受孩儿叩拜!”姜舟急忙将徐福抱到怀里,从腰间解下一块玉佩,挂到徐福脖子上,看来他是真心喜欢这个义儿啦!当晚姜舟便在徐家住宿,与徐医公又谈论些水性和医道等话题,最后徐医公说道:“姜兄,你我现在是亲家,又是至交好友,福儿是我子也是你子,我有意求你将福儿带上岛去教习他水性,海边之人不可不谙水性啊!”姜舟说,福儿自也是我半个儿子,既然徐兄如此信我,我就将福儿带上岛去,教习他三年水性,福儿成年后若有志闯荡江湖,学些“水术”也是用得着的了。又说:“徐兄尽可放心,福儿上岛后,四时八节我都会令他回家看望父母,三年之后,姜舟必定把福儿教练成水上胜手,虽不能说无敌天下,但是也可名闻九州。” 老弟兄二人一宿相谈甚欢,次日早晨,徐医公要姜舟将小徐福带到琴山岛去,便一同来到村东尧王河边打算驾船回去,不料姜舟的小船夜间被风吹开了缆绳,漂到东岸去了,这使徐医公十分着急。小徐福便说道,不用着急,我游到对岸把船牵回来就是了,说着就欲下水,却被姜舟一把扯住说:“不必了!”随手将小徐福抱到怀中,另一只手就地折断一根芦苇放到水面上,只见他轻轻一跃便踏上苇叶,说声“走!”那苇叶便如同一支小船向河对岸漂去,须臾之间便到了对岸。姜舟怀抱徐福纵身跃入船中,向徐医公摆摆手说:“徐兄请放心,过几日我再来看望您!”姜舟这一番表演,看的徐医公如云里梦里,半日间回不过神来。他不相信世上竟有如此神奇之人,心中倒是十分高兴,把儿子交给此人,他也就放心了。 秦山岛现状 且说徐福随师父上得岛来,但见这山岛绿树,草木繁茂,处处莺歌蝶舞,流泉淙淙,宛如海上仙境,一块巨石陡壁之下,竹木丛中闪出一座茅庐小院,便是师父住处。院内晾晒渔网,室内墙壁上挂着斗篷簔衣,刀剑和渔叉,表明主人既是渔人也是武士的双重身份,且隐隐透露出一股隐侠义士的风气。徐福自从到了师父家中,担水劈柴,烧火做饭,虽说小小年纪却活儿抢着做,十分勤快和懂事,喜得姜舟师父心花怒放,对小徐福爱如己出。这小徐福更是机灵,趁着师父的喜欢劲,吵着嚷着求师父教他“芦苇渡江”。师父却不答应,告诉他这“芦苇渡江”非一日之功,学习泅水术要从基本泳法一步一步学习,并告诉徐福说,我已与你父亲商定,我要在海岛上教授你三年泳术,你要刻苦学习,勿负师恩父爱。徐福问道,师父在这三年之内教我什么本领呢?师父对他说,三年教会他两部功法,一套“浪裹功”一套“一线穿”。徐福急呼呼问道,“师父不教我‘芦苇渡江’啊?”师父说:“我教的‘一线穿’就是‘芦苇渡江’啊。”徐福听到师父要教他“芦苇渡江”,便兴奋起来,追问师父什么时候开始教功。师父说明日就开始教功,地点就在这琴山岛棋子湾畔,师父每日教你一个时辰,由你日夜练习。徐福闻言大喜。 第二日早饭后,师父便带着徐福来到棋子湾畔,教授徐福“浪裹功”。师父先讲解后示范,说这“浪裹功”实为“泅水术”,分为“蹬、抗、跺、浮、潜、沉、坐、跃”八部功法,又分解为八句口诀,即“露身蹬水足上功,斜肩抗水破浪行,提气踩水手足动,金蟾浮水快如风;水底潜行排身进,足蹬沉水手上功;沉气坐水千斤重,应敌跃水似蛟龙”。八部功法,各有妙用,尤其是“水底潜行”和“沉气坐水”二部功法,若水上遇敌,极有实战意义。要将这部功法练到妙处,一般要三年时间。小徐福天资聪颖,对游泳术又特别热爱,不怕吃苦,日夜习练,加之有较好的游泳基本技能,半年时间,已经熟练掌握了这“浪裹功”的八部功法,“水底潜行”可达百步开外,“沉气坐水”可近半个时辰,在水下呼吸换气自如,令师父十分高兴。此后,师父便亲自带领他放浪深海,从琴山向北向南,周游海中九岛十八山,从琴山岛到鹰游涧,师徒二人一日可打来回。 姜舟高兴地对小徐福说,你知道吗,江湖人称你师父为“水中龙姜舟”,师父见你进步甚快,大有青出于蓝之势,师父今天就送你个绰号“浪里鲛”吧,徐福急忙叩头谢恩,感谢师父栽培。一年后,师父对徐福说,你“浪裹功”已经学成,师父从明天起就开始教你“一线穿”,就是你说的“芦苇渡江”了。徐福闻言大喜。 第二天一早,姜舟师父便到岸上将徐医公接到岛上来了,请他前来看小徐福“浪裹功”表演。这一年来,姜舟时常携徐福上岸看望父亲,徐医公也经常到岛上来,双方你来我往习以为常,并不生疏。徐医公看罢了儿子的“浪裹功”表演,十分高兴,再三感谢。姜舟说,从今天开始我就要教福儿学练“一线穿”,也就是“芦苇渡江”的功夫了,这套功夫实为陆地上训练,徐兄既然来了,我就想请你住下来,一来可以看小福儿的学练,二来这山上草药甚多,医公也可以教习他一些草药知识,不知尊兄意下如何?徐医公寻思片刻说道:“还是回去吧,我在这儿福儿会分心,再说一心不可二用,在岛上就请尊兄教育他一门心思学习水功,等水功练成后,回到家中我再教他医学之术。”姜舟师父闻言,感觉医公言之有理,哈哈一笑说:“就听徐兄的。”随即送徐医公上岸回家去了。 送走徐医公后,姜舟便开始教授徐福“芦苇渡江”功,这“芦苇渡江”功,江湖称“一线穿”,又名“蹬萍渡水”“踩软绳”,虽说是水功,其实与水关系不大,主要是“轻功”,这种功法分为许多步骤,训练难度大,没有十年八年苦练很难成功。第一步,先练“平地飞驰”。所谓“平地飞驰”并非一般的徒步行走,必须以铅砂裹腿,先将铅砂以朱砂、猪血、雄黄酒浸泡,然后将铅砂用布缠在腿上,为防腿部溃破感染,事先需用中药泡水洗腿,据说以这种铅砂裹腿,可以助血生精,强健筋骨。训练时师父在前引路,训练时长逐渐加大,行走速度逐步加快,开始时每日行走一个时辰,两个月后每日行走四五个时辰,可日行百里。练成“平地飞驰”功法后,即习练第二步功法“山地跳跃”,先在山石之间由低跳高,由高跳低练习,练到极致处,即可像猿猴一样在树枝间穿行跃跳,目的是练轻身法。第三步训练“走箩筐”,训练时将一箩筐装些砂石,教人在这箩筐边沿上行走,要做到人走筐沿上,筐不歪不斜不颤,而后逐步减少砂石,最后人在空箩筐边沿上行走如飞,而箩筐却纹丝不动,也是为了练成轻身功夫。第四步是“走沙道”,开始练习时,在沙道上铺三四层绵纸,人在上面行走,揭去绵纸,沙道上不留痕迹,尔后将这绵纸逐渐减少由厚变薄,最终人在沙上行走,也全然不留足迹。“走沙道”又名“踏雪无痕”,这步功法练好后,人在雪地行走可以不留痕迹,故曰“踏雪无痕”。第五步是“走空绳”,这“走空绳”又分为几个阶段练习,第一阶段“走空木”,先在悬木上行走,悬木又要由粗变细逐渐增加难度,再由细木变换成竹竿,人走在悬竹上不颤不抖不晃。第二阶段为“走空绳”,一条绳子架在空中,人在绳上行走,要不摇不摆,先是粗绳子,逐渐变换为细绳子。第三阶段,将一条细绳架在河面上,或者山谷之间,人在绳上由这岸走向对岸如履平地,既为训练轻功技巧,又练成了胆量。这几步功法练成后,“一线穿”的功夫就练成了,人就可以实现“芦苇渡江”,履水如平地。 这“芦苇渡江”的功夫,没有十年工夫是练不成的,江湖上没几个人有这本领,在姜舟严格教练之下,小徐福刻苦自励,不足两年时间便可以像师父一样折苇渡江了。 练成这些本领后,徐福又跟师父学习跳水、冲浪和驾驭舟楫的技能。只说这跳水,徐福就练成了鱼鹰一样的本领,他可以从琴山岛“鸽子岩”上纵身跃入海里,这“鸽子岩”也有十余丈高,从这十余丈高的地方跳入海中,水面上却一点浪花不起,一点声音也听不到,而且可以像鱼鹰一样从水中叼出一条大鱼来,现在的世界跳水冠军也望尘莫及。又由于练成了一身轻功,徐福可以驾一叶扁舟,在大海十米高巨浪中穿行,身上却滴水不沾。话不繁叙,三年时间,小徐福就练成了水中高手,海上奇人! 圣手渔郎 诗曰: 海是龙世界,云为鹤家乡。 山高远车马,闲话打鱼郎。 话说小徐福三年学成后,师父便欲送他下山回家,可小徐福哪里肯依,一来因为这徐福求知欲极强,在他心目中师父可是个无所不能的奇人,从他身上有学不尽的本领,二来他对师父和岛上的山山水水已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和依恋,便央求师父道:“徒儿不想走,徒儿求师父再教我些本领。”师父笑道:“师父的看家本领‘一线穿’都教给你了,没有什么本领再教你了。”徐福撒娇道:“反正我不离开师父!”又说:“听说师父还有一手‘徒手搏鲛(鲨鱼)’的本领,师父就教我怎样抓大鲛鱼吧。”姜舟心想,这孩子真精灵,笑道:“福儿真精灵,这‘徒手搏鲛’才是我看家本领呢,师父是靠这一手活儿吃饭的,教给你,师父靠什么吃饭啊。”徐福说:“师父不愁吃饭,有徒弟供养您孝顺您呢。”姜舟听了甚是高兴,笑着说:“难得徒儿有此孝心,明天师父带你下海,看你师父如何‘徒手搏鲛’。” 徐福闻言,高兴得手舞足蹈,跪地连连叩头,说道:“多谢师父,多谢师父!” 第二日早饭后,姜舟便驾起小船,带着徐福下海捉鲛。徐福好有疑问,问师父道:“今天能不能碰到大鲛鱼呢?”师父说:“徒弟放心,只要师父下海去捉鲛,这大鲛鱼就一定会送上门来。”又告诫徐福道:“这大鲛鱼可是海中最凶猛的鱼类,绰号‘海中狼’,能将人一口吞下,牙齿又锋利无比,可以咬钢嚼铁,若碰到它,徒儿千万小心,不可贸然行动,紧跟师父身后,见机行事就是了。”几句话说得小徐福心头倒也有些发怵了起来。 这一天倒是风和日丽,海面上波澜不兴,姜舟师父将渔网一网一网撒下去,却只捞些小鱼小虾,并无大鱼,更不见大鲛鱼踪影,不由得小徐福心中犯起疑来,师父却道不急。说话间竟有一条大鱼入网,姜舟刚要收网,这网却被大鱼撞出了洞来,这鱼脱网而出,尾巴一摆,便差点儿将小船掀翻了。姜舟师父说一声“大鲛鱼来了。”便纵身跃入水中,尚未及徐福看得真切,但见师父已骑到鱼背上。小徐福害怕师父有些闪失,便也一个“蛟龙探海”的姿势,骑到了巨鱼背上。说来也怪,这鱼倒也没有发威,反而渐渐老实下来,一步步沉入水底。小徐福紧紧偎在师父身后,施展水下潜海功夫,随大鱼一起沉了下去。大约一刻钟时间,这大鱼竟自在水底不动弹了,随后慢慢向上浮起,出了水面。师父说:“这鲛已经死了,不会再伤人了。”徐福这时方才看清楚,这是一条一丈有余的巨鱼,有点圆头圆脑,师父说这是一条“虎纹鲨”,不像一般的白鲨那样尖头尖嘴,但是也十分凶猛。徐福问道:“这么凶猛的大鲛鱼,师父怎么就只用一刻儿功夫便将其制服杀死了呢?”师父说:“搏鲛之法等上岸去再慢慢与你细说,先把鲛鱼收拾起来。”于是便将这虎纹鲨用网网起来拖到岸边,一块一块宰割了,运回住处,这鱼肉足足有一千多斤。 一切收拾停当,师父便向小徐福讲授搏鲛之法。师父说,搏鲛先要引鲛,鲛鱼本身数量稀少,你如果不把它引到跟前来,这茫茫大海中哪里去寻它?鲛鱼嗅觉非常灵敏,尤其对血腥味更为敏感,只需一滴血液滴到海面上,几十里外的鲛鱼都能嗅到它的味道,吸引鲛鱼前来觅食。徐福诧异地问道:“今天并没有看到师父往海里滴血啊,鲛鱼怎么竟被师父吸引过来了呢?”师父笑道:“师父虽没有往海里滴血,但是师父的渔网是才前几天用猪血浆洗过的呀,这渔网上猪血的味道便把鲛鱼吸引过来了。”鲛鱼的嗅觉竟然如此灵敏,这使徐福感到十分惊叹。 师父继续说道,等鲛鱼出现后,切记不要与它正面接触,要迅速绕到鲛鱼身后,骑到鲛鱼背上它就伤害不到你了。然后你用双手把鲛鱼两鳃摁住,并渐渐用力,使鱼鳃无法伸张开而不能呼吸,这样鲛鱼就会因窒息而慢慢死去。还应注意,这鲛鱼一般两鳃各有五至七片鳃片,一定要将几片鳃片全部摁住,使海水完全流不进去,这样鲛鱼才能完全停止呼吸。师父又说,这搏鲛之法说起来简单,但是没有相当的水中功夫是做不来的,首先你必须学会在海里游泳,熟练掌握“浪裹功”泅水八法,尤其要具备水底潜行和技击的技能,否则你无法在水中与凶猛的鲛鱼缠斗那么久时间。徐福听得津津有味,便要师父明日再入海教他搏鲛之法。姜舟师父点头答应。 第二日,师父依然带着小徐福入海搏鲛。不过,这次并未将鲛鱼杀死,只是将鲛鱼闷昏了,师父便带徐福回到了船上。徐福心中纳闷,便问师父,为何不将鲛鱼整治死呢?师父说,这鲛鱼是海洋中稀有又珍贵的鱼种,虽然凶猛但是并不刻意伤人,人们只要不侵犯到它们的领域,它是不会攻击人的,我们要保护它们。又说,我已多年不杀害鲛鱼了,并要徐福记住,即使师父教你学会了搏鲛的本领,今后也不要为了私利而去滥杀鲛鱼。徐福听明白了师父的用心,便又问道:“今天我们搏的那条鲛鱼还会活过来吗?”师父说:“当然会活过来的。”并告诉徐福,这条鲛鱼并未完全窒息死亡呢。姜舟师父告诉徐福,他没有把鲛鱼的鳃全部摁住,每边还留下一个鳃片,让它保留微弱的呼吸,所以鲛鱼并没有死亡,只是昏迷而已。小徐福又问,明日我们再去捉鲛,那条鲛鱼会不会寻找我们复仇啊?师父笑说不会的,鲛鱼嗅觉灵敏,记忆力也超强,我们身体的气味它会永远记住的,昨日它死里逃生,一定会记住这个教训,今后一旦发现我们身体散发出的气息便会躲得远远的,不用担心它会伤害到你了。听了师父的话,小徐福感觉鲛鱼真的很神奇。此后一连数日,师父便日日带领小徐福入海学习搏鲛,不到一个月,徐福便完全掌握了搏鲛技能,但是并未杀害一条鲛鱼。 五子棋棋盘 话说这天风和日丽,气候宜人,徐福师徒二人在棋子湾畔闲话。徐福便问师父:“这个地方为什么叫棋子湾呢?”师父闻言,便令徐福到湾下寻一些五色石子来。这五色石子状如鹑卵,黑白红黄赤多种颜色,晶莹剔透,十分可爱。师父指着这些石子问道:“这是什么?”徐福回道:“这是石子。”师父说,琴山岛上的五色石子可不是一般的石子,它是姜太公当年下棋遗留下来的棋子。昔日我的祖先姜子牙为避纣王之乱,躲到这琴山岛上来,闲暇无事,便以这五色石子中的黑白二石子为棋子,画石为棋盘,推演出“五子棋”。徐福听得饶有兴味,便央求师父教他“五子棋”著法。师父说,五子棋以黑白二色棋子各执一方,以十七条纵线、十七条横线纵横交织形成棋盘,每方各执一百五十枚棋子,黑方先行,对峙双方谁的五颗棋子先连成一线即为获胜。五子棋重在锻炼提高策略意识和攻守转换技能,首先是在行棋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形成三子连线优势,谁的三子连线多,谁的取胜可能性就大。当然在行棋过程中,战法是千变万化的,要想提高棋艺,尚需在实战中多多锻炼。在小徐福的央求下,姜舟师父也感觉徒弟确实聪慧好学,异于常人,便在琴山岛棋子湾畔,画石为盘,以五色石为棋子,教徐福学习五子棋。 徐福天资聪慧,学棋又认真,进步很快,不几日功夫便掌握了“风车轮”“二头蛇”“一子双防”“八卦阵”等五子棋战术,甚至能同老师奕出“和局”。师父见状大喜,便对徐福说道“五子棋”艺为师就教授你到此为止,俗语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今后你自己多多修炼吧。徐福点头称是,并向老师保证终身苦练棋艺,不负师恩。徐福说到做到,后来东渡瀛海,便把“五子棋”传授到了日本,并且进一步发展演变成“围棋”。在日本本州山口县有一处著名遗迹名为“棋盘石”,就是当年徐福教授岛民们下“五子棋”的地方。据《增山海经》的记载和“伏羲做棋”的神话传说,“休舆之山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状鹑卵”,所谓“帝台之棋”就是秦山岛的棋子湾,因此可以说赣榆是中国棋类的发祥地。 在姜舟师父辛勤教授下,徐福不到二年时间便学会了“一线穿”“浪裹功”等游泳技艺和“徒手搏鲛”绝技,还学会了“五子棋”,于是师父决定送徐福离岛回家。临行前姜师父嘱咐他道,你现在虽然学会了水功和捕鱼术,具备了一些养生糊口的技能,但是还很不够。男儿当怀大志,处世宜备三要,一曰“养生”,二曰“利民”,三曰“济世”。水功和捕鱼技能只是“养生”手段,可使你自立于世,回家以后你要跟从父亲刻苦习医,做到救民有术,能为百姓解除病厄,最要紧的是要努力学习诗书,具备“济世”的本领。徐福于是叩头谢恩,说声谨遵师命,便含泪告别恩师,离岛回乡去了。 且说徐福回到家中,将两年来所学所获一一对父母作了汇报,又将临行前师父嘱咐的话向父母说了,父亲说道,师父的话是对的,你就按照师父嘱咐做去。又说,这几年你随师学艺,一则要将你学得的水功向咱村的儿童们传授,二则要将徒手搏鲛术也传授给他们,然后等开春渔汛起时,跟随他们一起赶海捕捞,多捕些鱼虾,把日子过得殷实起来。徐福说请父亲放心,孩儿一定会遵照父亲和师父的嘱咐去做。闲言少叙,不出半年时间,徐福便将村中的几十名小伙伴们教习得水功十分了得,个个犹如海上哪吒,浪里蛟龙,更有几个佼佼者学会了“一线穿”绝技和徒手搏蛟的本领,这些小伙伴们以后当然都成为了徐福东渡的干将。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赣榆县自北向南兼有古代黑齿国(汤谷、甘县一带)、青丘国(县域中部)和朝阳之谷国(县域南部至云台山区)三国地域,海岸线绵长,滩涂辽阔,渔业资源丰富,鱼类主要有鲈鱼、季钩鱼、弯口鱼、狗腿鱼、黄姑鱼、白姑鱼、带鱼、鲳鱼、黄鲫、鳓鱼、马鲛鱼、沙光鱼、鲍鱼、弹涂鱼等等,虾类有红虾、白虾、虾婆、对虾、赤虾、长臂虾、鹰爪虾等等,蟹类有梭子蟹、尖子蟹、靠山红、黄眼蟹、大眼蟹等等,贝类有文蛤、青蛤、兰蛤、四角蛤蜊、毛蚶、泥螺、牡蛎、西施舌、竹蛏等等。 春季渔汛到来后,徐家村的渔民们便顺着龙王河,放船入海,开始春季捕鱼作业,大船或南下吕泗渔场捕捞黄花鱼,或北上渤海湾进行大网空置作业,小船则在海州湾近海捕捞。徐家村位于海州湾中腹部,沿海滩涂生长各种贝类和蟹虾,如青蛤、四角蛤、毛蚶、泥螺、黄眼蟹、大眼蟹,产量十分丰富。蟹虾既可鲜吃,又可以做成蟹酱、虾酱常年食用,各种贝类除鲜吃又可做成干品,适宜外销和储藏。蟹虾和贝类的捕捞采集,主要采用推网和兜子,推网是指作业者脚踩高跷使用各种网具在浅滩作业,兜子则由两个人在浅滩上使用拉网的形式捕取各种蟹虾、贝类和杂鱼。各种蟹贝类,如青蛤、毛蚶、泥螺和黄眼蟹,主要生长在泥质滩涂中,用普通网具是无法捕捉的。由于泥质滩涂淤泥深厚,人工徒手捕捉费工费时,一旦陷入深泥中不但难以前进,甚至无法自拔。如果救援不及时,一旦潮水袭来,甚至会溺死海中。徐福是个既聪明灵巧,又爱动脑筋的人,面对这种情况便日夜思忖,如何解决在泥质滩涂中进行各种贝、蟹捕捞的问题。 有一天他忽然想到了小舢板,又忽然想到了“芦苇渡江”,心中突发奇想,如果能制作一块特殊的小滑板,人一只脚踏在滑板上,一只脚蹬着淤泥,让滑板在泥滩上滑行前进,两只手便可在泥滩上撷取或捕捞各种蟹、贝,岂不既安全又便捷吗?于是徐福经过反复改良制作,终于按照自己的思路制成了在泥滩上进行捕捞作业的特殊工具“滑板”。因为这种“滑板”并非是一块板,而是类似小船,两边有“帮”,中间起槽,所以又称为“踏槽”,一般由柞、槐、枣、柘等木制作。总体分为一块底板和两块边框三个部分,底板前头翘起,便于在淤泥中滑蹭前进,长度一般为2米左右,宽约40厘米,高约七八寸。槽体一般分为三个舱位,前两个舱位较小,约各占槽体五分之一,后舱较长,约占槽体五分之三部分。前两个舱位直接放置鱼虾,后面舱位放置鱼篓,载物较重。槽头部有盖舱板,尾部隔舱板后底板长约三四十厘米,操作者左腿膝跪其上,右腿于泥泽中奋力蹬踏前进。前、后舱隔板处斜置两块木扶手,供操作者扶握,稳定平衡并控制方向。人只要用膝跪到踏槽后部的木板上,另一只脚在淤泥滩上一蹬,就嗖的一声滑走了,不但可以前行,还可以左旋右转,在广阔的淤泥海滩上大显身手。望见淤泥滩有冒泡的地方,操作者便一只手猛插下去,就可以拽上一条又肥又大的章鱼,随手扔进踏槽的小舱,至于螃蟹、青蛤、毛蚶、泥螺更是可以随手拿来。趁着落潮的时候,渔网和徒手无法捕捉到的海鲜,使用踏槽便可轻而易举地获得。 踏槽的用途很广泛,不但可以利用它捕捉各类海鲜,还可以使用踏槽滑到拦网、滚钩和其他采贝渔具旁边,把鱼、蛤、蟹、虾卸下来,再滑到岸边。总之,有了踏槽后,渔民们在浅海滩小取方便多了,因此徐福发明的这种踏槽很快便在海州湾一带流行起来。直到现在,北起绣针河南到西墅,渔民们仍在广泛使用踏槽。后来徐福东渡,便把踏槽传到了日本。年日本佐贺市代表团访问赣榆县,在城东乡下口村见到了这种踏槽,十分惊奇,他们说佐贺沿海的渔民也使用这种踏槽,构造和使用方式与赣榆县渔民使用的踏槽是一样的,因此这种踏槽也就成为了徐福东渡日本的物证。 年12月中国赣榆首届徐福节开幕式 自从徐福发明了“踏槽”,名气更大了,几乎海州湾沿海一带都知道,赣榆县徐家村出了个捕鱼能手徐福。可是,在滩涂中有一种鱼却很难捕捉,即使使用“踏槽”也无能为力。这种鱼叫“弹涂鱼”,又叫“跳跳鱼”“海狗子”。弹涂鱼有腮,是真正的鱼类,但又是两栖性鱼类,既可生活在水中,又可以生活在岸上,甚至能够攀爬到树枝上栖息,因此“缘木求鱼”对于弹涂鱼来说并非笑话,在树上真可以捉到这种鱼。弹涂鱼一般在淤泥质的海滩上穴居,有“Y”形孔道,主孔道为出入孔,副孔道为通气孔,孔道深度一般为50—70厘米。弹涂鱼肉质细嫩鲜美,极具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能治男性阳痿,乏精不育,又可治女性产后体虚,为滋补强壮妙品。弹涂鱼二目突出,警觉性极高,反应机敏迅捷,可以在接到预警后不到三分之一秒时间内迅速逃逸,因此极难捕捉。 弹涂鱼 通常捕捉弹涂鱼的方法,一是挖开孔道用手捕捉;二是将通气管堵住,在出入口处张网捕捉。这两种方法都极费工费时,捕获率及活品率亦较低。徐福在对弹涂鱼进行认真观察研究后,尝试出了一种捕捉弹涂鱼的新方法。原来弹涂鱼有个习惯,白天天气晴好时,喜欢在滩涂或岩石上蹦跳戏耍,或是懒洋洋地躺着晒太阳。但即使在这个时候,想靠近弹涂鱼用手捕捉也是不可能的。根据弹涂鱼的习性特点,徐福研究出一种使用长竿长线抛钓弹涂鱼的方法。说是钓,其实是钩取,因为只有钓钩并无鱼饵。钓竿一般用纤长有弹性的竹竿制成,长约一丈,线以多股细丝线合成,长约一丈五尺,线端置铜丝细钩。持钓者一般在两丈附近视线处发现弹涂鱼,即迅速抛竿飞线一击而中,然后收竿取鱼,要求施钓者的动作快、准、狠,一竿击中,百无一差。徐福发明的这种抛钓弹涂鱼的方法,也迅速在海州湾沿海推广开来,使弹涂鱼的捕获量大增,至今这种捕获方法在中国沿海渔民中还在作为一种文化遗产继承使用。 据说这种捕取弹涂鱼的方法也传到了日本,日本人也会用这种抛钓技术。日本人还十分喜欢食用弹涂鱼,称之为“海上人参”和“鱼中伟哥”。 原来徐福幼时有这么多 有趣的故事 图文编辑:佳祺 素材来源:人文赣榆(九卷本) —END— 红榆伞 赣榆区委宣传部 赣榆区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