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陈功团队开发抗癌基因疗法将胶质瘤

发布时间:2021-11-16

编辑

王聪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在过去几十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治疗方法和效果极其有限。对于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其中位生存期仅仅只有15个月。目前,手术切除和术后的同步放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其效果有限。一些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免疫疗法对原发性或复发性胶质瘤有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由前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现中国暨南大学脑修复中心主任陈功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基因疗法,可将胶质瘤细胞重编程为功能性神经元,为治疗胶质瘤提供了新思路。该研究成果于年3月22日以:Transcriptionfactor-basedgenetherapytotreatglioblastomathroughdirectneuronalconversion为题发表在CancerBiologyMedicine期刊。胶质瘤是一种来自于恶性胶质细胞的肿瘤,其生物学特性表现为恶性增殖和侵袭。陈功团队先前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证明在过表达NeuroD1和Dlx2等神经转录因子后,大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可以在原位被直接转化为功能性神经元。在这项工作中,陈功团队从星形胶质细胞的研究进一步扩展到了星形胶质瘤细胞,并发现神经转录因子也可以有效地将星形胶质瘤细胞转化为神经元。胶质瘤细胞转化而来的神经元,红色标记的是胶质瘤细胞,绿色标记的是神经元陈功教授在解释他们开发这项新技术的初衷时说道:“我们针对胶质瘤开发的细胞转化型疗法非常独特,与通常旨在杀死癌细胞的常规抗癌方法截然不同,副作用也小。杀死癌细胞的方法常常不可避免地对正常细胞也带来伤害。相反,当我们使用细胞转化型基因疗法将胶质瘤细胞转化为神经元时,正常细胞受到的影响很有限”。论文第一作者王欣博士表示:“我们基因疗法的另一个重要优势是,在胶质瘤细胞中过表达NeuroD1或者其他神经转录因子后,胶质瘤细胞先立即停止增殖,然后才转化为神经元。因此,这种基于转录因子的基因疗法能够阻止恶性胶质瘤细胞的快速增殖,从而有可能大大延长治疗时间窗口”。陈功教授及其同事虽然对他们的细胞转化型疗法感到很兴奋,但同时也承认这种新疗法仍处于开发早期,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比如需要开发出安全有效的病毒递送系统,并且能够靶向胶质瘤细胞而不是正常细胞,以及检测神经转录因子是否有潜在的副作用等。他们还计划将细胞转化型疗法与其他干预手段相结合,以期达到更好的协同治疗胶质瘤的效果。除了陈功教授和王欣博士之外,这项工作的其他贡献者还包括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裴子飞博士、AasmaHossain、白玉婷。这项工作得到了CharlesH.“Skip”Smith捐赠基金对陈功教授的支持。论文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ubhdw.com/jbzl/11296.html s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手足徐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