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变是怎么回事?突变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我们常常说,肿瘤的发生是环境因素导致基因突变的结果,所以,一谈到突变,就不免让人心生恐惧;而在肿瘤治疗时,医生往往会说,这个病人存在某某基因突变,可以使用某某靶向药物,否则就不能用这个靶向药物,这似乎又给人的感觉突变是好事,没有突变的人想用某种有效的靶向药物还用不上。那么,基因突变到底是咋回事?它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其实,基因突变本身并没有所谓好坏之分,关键是看它产生的后果。 所谓基因突变,就是基因在复制过程中发生错误,或者受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因素影响下,导致基因序列发生改变,这种基因序列改变有多种形式,比如点突变(单个碱基缺失)、多个碱基的缺失、重复或插入等。 突变的三种类型 突变通常是“不好”的,因为它会导致细胞运作不正常(有可能导致肿瘤或其他疾病的发生),或者导致细胞死亡,这当然对机体不利。 但反过来一想,突变也是机体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如果基因永远不会发生突变,那这种生物恐怕要被淘汰,可以说,突变也是物种进化的一种“推动力”,为什么这样说呢?也就是说,那些对环境适应性有损害的突变,通过自然选择最终会被淘汰,而那些对物种有利的突变则会累积并传递下去,从而保持物种对各种环境的适应,保持物种的活力。 当然,同样是突变,其重要性也并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突变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有的突变具有更关键的意义,叫做“驱动突变”,其能增加细胞对环境的适应性,使其获得选择性的竞争优势,这种突变能导致细胞的克隆扩增,从而有利于细胞的生存,但如果扩增过度失控,则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有的突变的意义则相对小一些,名为“过客突变”,从名称就可以知道,它就像过客,其对细胞适应环境的能力并没有什么影响,不过,它和驱动基因存在于同一基因组中,因此也和细胞扩增克隆有关,当然,只是有关,并不是主要动力来源。 原癌基因是那些在人生长发育、细胞分裂中发挥重要功能的基因,一般是活性恰当。但如发生突变则会导致活性增强,细胞分裂失控,EGFR和KRAS都是原癌基因,有人将他们比作汽车的油门。 抑癌基因是那些抑制细胞增殖的基因,这些基因的存在抑制了细胞的过度增殖,起到限制原癌基因活性的作用,这些基因发生了失活突变,即没有了功能,也会导致肿瘤,有人将其比作是汽车的刹车,如p53就是一个抑癌基因,几乎一半的肿瘤患者存在p53基因的失活突变。 肺癌分为两类,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建立显微镜下找到的细胞。小细胞肺癌比非小细胞肺癌生长快,转移快。致癌因素主要是吸烟,接触石棉。比较明确基因改变有:p53、p16、mycL1、FHIT。 肝细胞癌是肝癌最常见的类型,主要是长期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其他因素包括黄曲霉菌B1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酒精中毒的肝硬化。FOXM1基因是肝细胞发展的基础,p19是肝癌的抑癌基因。HBxAg乙肝病毒的基因编码的一个X抗原在肝细胞癌中起着关键作用,X抗原能抑制抑癌基因(p53、p1、pRB)的活性。 黄曲霉菌B1型:黄曲霉是花生、小麦和其他坚果的谷物产生的。黄曲霉菌B1可以发生DNA交换,使p53的一个G变成T,p53基因发生突变而失活。 结肠癌发生有两个途径,染色质不稳定(CIN)和微卫星不稳定(MIN)。大约85%的结肠癌是由于CIN,15%的结肠癌是由于CIN。在CIN途径,每一阶段形态改变都与特定的基因联系在一起。最初肠壁上形成息肉抑癌基因APC丢失有关。息肉进行到二级腺瘤与K-ras活化有关,抑癌基因DCC的丢失,二级腺瘤发展为三级腺瘤,最后,由于抑癌基因p53的丢失发展成癌。在MIN途径,有错配修复基因发生突变,包括:MLH1、MSH、MSH6。 前列腺癌发生是由NKX3.1基因丢失开始的,引起正常上皮到上皮内层瘤(PIN)形态的改变。更进一步,PTEN和Rb基因的丢失使PIN转化成为侵袭癌。最后p53丢失使它加速转移。比较明确的基因:MKX3A(NKX3.1)、PTEN、RB1、p53、p7、p1、PCA3、KAI1。 有BRCA1,BRCA,DCC等抑癌基因的缺失。P53,ER,ras基因发生点突变。 皮肤癌有三型,基底细胞癌、黑色素瘤和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最常见,黑色素瘤恶性程度最高。比较明确的基因改变: (1)基底细胞癌,PTCH、p53。 ()黑色素瘤,p16、MC1R、MITF。 (3)鳞状细胞癌,H-Ras、p53。 肿瘤组织中p53和p1基因的阳性表达,这里的p53是发生了突变的p53基因,失去了对细胞增殖的负调节作用。 VHL基因的突变,存在多处LOH。 头颈部肿瘤丨美国癌症免疫治疗协会(SITC)发布首部头颈部肿瘤免疫治疗指南 肿瘤基因检测丨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需要做基因检测么? 间皮瘤丨FDA批准首个免疫组合疗法一线治疗不可切除恶性胸膜间皮瘤! 首款实体瘤PI3K抑制剂丨转移性乳腺癌的谬论与事实,从了解PIK3CA开始! 乳腺癌内分泌耐药相关融合基因 新证据!基因融合是乳腺癌的常见驱动因素 肿瘤基因检测丨NCCN指南已更新,你的乳腺癌1基因报告升级了么? 乳腺癌复发评估方法有哪些? 乳腺癌复发评估方法之OncoTypeDx(RS) 乳腺癌复发评估方法之EndoPredict(Epclin) MammaPrint?丨乳腺癌是否需要化疗,除了1基因,我们还应知道乳腺癌70基因! 乳腺癌丨PIK3CA写入乳腺癌NCCNV.指南,还不了解一下? FDA警告丨阿替利珠单抗联合紫杉醇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存在疗效与安全问题! 乳腺癌丨乳腺癌指南或该更新?CYPD6基因分型可预测他莫昔芬停药和乳腺癌患者预后! 液体活检丨新型碳纳米管CTC芯片在乳腺癌患者中检测灵敏度可达%! 液体活检|最新全球数据汇总分析:CTC计数可预测转移性乳腺癌的总生存期! 液体活检丨平行分析早期乳腺癌ctDNAvs组织突变,探究ctDNA临床应用价值 一作解读丨平行分析早期乳腺癌ctDNA和配对肿瘤组织体细胞突变 乳腺癌丨梅奥诊所:建议扩大NCCN指南标准,为所有66岁以下乳腺癌女性提供基因检测! 乳腺癌新药获批丨你需要了解的PARP抑制剂用药指南 BRCA又添新共识丨中国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三阴性乳腺癌|FDA批准『K药+化疗』用于TNBC,DakoC3成伴随诊断! 食管癌丨FDA批准首个不限PD-L1表达水平免疫药物O药用于治疗食管鳞癌患者! CSCO丨晚期胃癌一线化疗选择 胃癌丨Lynch综合征(LS)患者罹患胃癌的临床危险因素 胃癌“早筛”丨血浆RNF/Septin9甲基化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我们需要知道什么? 首位患者入组!电场疗法+化疗进军中国胃癌的一线治疗! 胃癌免疫治疗丨五款PD-1赠药政策全公布,在中国胃癌中,TMB越高疗效越好? 胃癌丨中国首个胃癌免疫治疗药物O药获批,用于治疗晚期三线或三线以上胃癌患者! 肠癌早筛丨利用肠道微生物进行结直肠癌早筛?超万例前瞻性临床试验已启动! 结直肠癌筛查丨中/美指南对平均风险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的建议! 肠癌早筛|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建议将CRC筛查年龄降低到45岁! 结直肠癌“早筛”丨康立明SDC基因甲基化检测试剂盒审评报告和产品说明书 肠癌“早筛”丨中国癌症早筛第一证?诺辉健康肠癌“筛查”产品注册技术审评报告公开! 结直肠癌丨中国结直肠癌NTRK、POLE、ERBB及MSI的基因组特征 结直肠癌丨左半结直肠癌与右结肠癌的分子分型及预后关系 NatRevClinOncol丨结直肠癌患者中,TMB等分子特征是个预后良好的标志物! 遗传性结肠癌丨如果我没有该基因突变,我怎么可能得这个综合征? KRAS突变的结直肠癌患者迎来春天,两款新药物重磅登场! 结直肠癌丨FDA批准首个靶向双联方案用于BRAFVE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丨FDA批准K药一线用于MSI-H/dMMR结直肠癌患者,MSI检测怎么选? MSI检测共识丨结直肠癌及其他相关实体瘤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中国专家共识 胃肠道间质瘤丨FDA批准首个四线晚期胃肠道间质瘤靶向药物,需要做基因检测吗? 胃肠道间质瘤丨FDA批准首个针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罕见突变的靶向药物:avapritinib 广谱抗癌靶点NRG1融合丨阿法替尼是NRG1融合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潜在治疗选择! ASCO丨O药(+)I药双剑合璧,首次证实可使晚期肝癌患者获益! 肝细胞癌丨FDA批准首个肝细胞癌一线免疫疗法:阿替利珠单抗+贝伐单抗 精准医疗丨一例FGFR融合的胆管癌治疗路程 胆管癌丨靶向药物(FGFR及IDH1抑制剂)给胆管癌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胆管癌丨《LancetOncol》发布针对胆管癌IDH1突变新型靶向疗法获益新数据! 胆管癌丨FDA已批准F1CDx作为FGFR+胆管癌首个靶向药物『pemigatinib』的伴随诊断 肝胆肿瘤丨肝胆肿瘤需要做基因检测吗?看最新『NCCN指南』和『专家共识』怎么说! 胰腺癌丨高危人群进行胰腺癌筛查的专家指南 PARP抑制剂丨奥拉帕尼写进年NCCN胰腺癌指南(V3版)背后的故事! 剑指“癌王”胰腺癌!FDA授予两款创新型药物孤儿药地位 膀胱癌首款靶向药丨Erdafitinib数据更新并发表于《NEnglJMed》 前列腺癌丨基因检测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前列腺癌丨指南建议对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和相关家族史风险男性进行广泛的基因检测 前列腺癌丨FDA相继批准PARP抑制剂用于BRCA1/及HRR突变mCRPC,NGS检测是关键! 泌尿系统肿瘤精准用药与基因检测,医院也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