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恢复美丽黄皮肤 https://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3_16264512.htm最初参加了一个每年本的读书会,听一段时间后,收获很大,感觉既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找到感兴趣的点,还可以作为自己选书的抓手,真是实用又高效。于是,我把几个好友拉了进去。本以为可以让朋友也体验一把用小的时间成本获取大的收益。结果却不然。经了解,在听完公开课后,有两个不感兴趣。有两个交了钱,目前还在群里,但是沉水。我问仍在群里的朋友感觉如何。给我的解释是:没怎么听。主要是觉得讲的内容,离自己生活太远。大多讲的书不适合自己。感觉奋斗励志方面类的适合职场打拼的小年青听的。心理学方面的,自己也不焦虑,没这方面的烦恼......,总之,是没听。还有我侄女,过年时听我说的“读书会”,表示也要进群学习。我给交了钱。然后,也就戛然而止。在群里,没有任何反馈。其他活动,让参加也不参与。疫情期间宅在家,不看书不学习,只知道玩。当初,我朋友和侄女都是主动想学习,而进入读书会的。可是后来为何没进行下去?难道让成年人学习真的那么难么?01成人为什么要学习?
成年人工作、生活中的难题与压力无处不在,只要需要解决问题,而又发现缺乏相应的知识或技能时,就需要学习。查理·芒格自己也是这样,任何时候都会携带一本书,随时随地进行阅读。我这辈子遇到了聪明的人(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查理芒格他的好搭档,股神巴菲特也是如此。巴菲特一半时间都是在看书,剩下的大部分时间用来和非常有才干的人进行一对一交流。比尔·盖茨也是十年如一日地保持每周看一本书的习惯。这些都是终身学习者的典范。什么是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这就是我们所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成年后的学习都是有目的的学习。有人把学习当做进阶工具,用学到的本领去“鲤鱼跳龙门”。有人把学习当做梦想,去弥补年轻时留下的遗憾,也有人把学习当成了个人成长的乐趣,从中去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有“学霸爷爷”之称的乐山爷爷王大康,他在40岁的时候,成为了中国单车环游第一人,61岁考取大学本科,73岁又选读了音乐专业,81岁出版个人书籍《王大康旅游记》,今年85岁的他登上了央视舞台。回来后,老人又开始了书法、英语、古典文字的学习,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有趣。当记者问他自己生活孤单不?乐山爷爷回答:哪有时间去孤单啊,还想在有生之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呢。乐山爷爷在不断学习过程中,获取了自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相信我们都想像乐山爷爷一样晚年活得快乐又充实。终身学习既能获取新知,提高认知,甚至还能改变命运。好处如此之多,可为什么大部分人明知却不去做呢?因为有难度!02成人学习路上的障碍
成年人学习难,大都面临着“没时间”、“工作忙”、“干家务”、“管孩子”....等各种问题。吉田穗波,日本国立保健医疗科学院生涯健康研究部的主任研究官,她的另一个身份是日本“超级时间管理术”达人,畅销书作家。曾用8年时间,生下5个孩子,在自己怀孕期间,一边上班、照顾孩子、一边复习备考哈佛。从准备到考取哈佛,吉田穗波只花了半年时间。她著的《就因为没时间,才什么都能办到》里说:原来越是没空,就越想做事啊!于是我决定将这股能量发挥到淋漓尽致。或许——没空正是某种新契机呢!话虽如此,一天就只有24小时;工作、带小孩、做家事、准备留学,还要睡眠充足,确保身体健康,24小时真的不够用。吉田没有办法改变一天24小时的长度,但她却高效利用了时间的宽度与密度,让一分钟变得更有价值。她说,在这一分钟之内,你能塞进多少东西?这就是时间密度,如果大大提升它,让时间紧密浓稠,肯定能够感受到一天有25,甚至26小时那样长。我们学习能有吉田穗波难么,怀孕,带孩子,做家务,复习考学?肯定没有。那为何我们时间比吉田多,却感到学习难呢?细分析有以下三点:1、精力分散,干扰过多工作8小时以外,人一天剩余的精力(体力、脑力)大部分给了家庭、孩子、父母.....生活中我们扮演的角色越多,所耗费的精力也越多,留给自己可支配的时间也就越少。可见,成人想学习,精力是成人学习的最大难关。精力是指行动或产生预期效果的可用能力。精力主体由体力和脑力组成。人体力不足大部分和睡眠有关。生活压力大、睡眠质量差。脑力不足和学习内容本身也有关系。一是选择学习的内容复杂且难度很大,超出自己的掌控感,会让自己自信心受挫产生无力感。二是学习内容如果太简乏味,也让人提不起来学习兴趣。成人不能够像学生那样有大段的时间进行学习,只能利用碎片化时间。在这碎片化时间里,各种信息还不时来吸引来你的注意力,分散你的精力:影视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