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围之木,始生如蘖 Bobath概念是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ertaBobath和她的丈夫神经学家KarelBobath于20世纪50年代共同创立。其主要机制是运用神经发育规律,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通过控制痉挛,诱发正常的运动模式。运用bobath疗法对脑瘫患儿进行康复训练,目的在于改善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促进运动发育。目前,Bobath疗法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治疗脑瘫的普遍方法也是疗效最好的方法之一。 1、Bobath认识脑性瘫痪的基本观念 运动发育的未成熟性和运动发育的异常性是Bobath认识小儿脑性瘫痪的两个基本观念。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障碍所导致的综合征。Bobath认为脑瘫患儿与正常儿童不同,患儿往往存在随意运动及精细运动等多方面的障碍,因此,脑瘫患儿会表现出复杂离奇的动作,出现各种异常的姿势。除此之外,患儿可能还会伴有视觉、听觉、语言、认知等障碍。Bobath疗法在脑瘫康复应用当中,一般会按照患儿生长发育规律,从多方面进行治疗,它不仅能够促进患儿的运动功能,还能使其他伴随障碍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2、Bobath疗法的神经生理学意义 正常人体运动发育功能的建立由两个过程组成。首先是对人体姿势具有重要作用的正常姿势反射功能,其中包括直立反射和平衡反射。其次是新生儿的原始反射。这两方面都与脑组织发育密切相关,随着脑组织逐渐发育成熟,大脑皮层的固有感受器会随着外界的刺激进行反复的体验和学习,使得运动姿势正常规范化。 正常人的各种动作都会受到相反神经支配,能够起到促进和抑制作用。但是对于脑瘫患儿来说,由于存在相反神经支配障碍,对外界的刺激不能进行正常的传导。因此,在肌肉收缩时,相反神经调配下对骨骼肌起到抑制和兴奋的双重交替,这对骨骼肌收缩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Bobath疗法在脑瘫康复应用中的基本治疗技术 1、关键点控制 关键点控制是指治疗师在对患儿身体特定部位或肢体肌张力产生重要影响的部位,它包括如头部、躯干、胸骨中下段的中间关键点,肩峰和髂前上棘的近端关键点以及拇指和脚趾的远端关键点三个部分进行调节。脑瘫患儿因有不正常肌肉张力及感觉异常的现象,抑制手法就是操作关键点,它可以让患儿有正常的感觉输入,并使这些输入传出的正确神经路径,获得正确的动作形式来纠正患儿的异常姿势,促进正常的运动模式和姿势。 ?例如下图:纠正站立,充分伸展髋关节和脊柱,治疗师控制患儿双肩。 2、反射抑制模式(RIP) RIP是对抗原有的痉挛引起的异常姿势而进行的一种被动运动。在这些运动中,RIP帮助痉挛肌的对抗肌收缩使得痉挛肌不断地受到对抗,因而痉挛肌受到了抑制和松弛。 ?例如下图:康复训练中通过RIP将上肢痉挛引起的内收、内旋、屈肘、前臂旋前和屈腕的姿势变为上肢外展、外旋、伸肘、前臂旋后和伸腕。随着这种模式的应用,患儿慢慢的会学会如何抵制异常模式。 3、促通手法 促通是使患儿获得主动、自动反应和动作技巧的手法。在治疗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诱发患儿潜在的能力,治疗师不断地利用抑制—促通手法来使患儿有正常的肌张力、动作模式、翻正反应及平衡反应。在对患儿进行平衡反应训练时,可选择肘支撑卧位、跪立位、坐位以及立位等体位进行训练。临床上主要应用的有颈翻正反应的促通、上肢保护的伸展反应、躯干伸展反应、平衡反应的促通。 ?例如下图:训练患儿翻身至四点支撑,治疗师控制头部关键点。 4、触觉和本体感觉的刺激 主要是通过抑制性拍击、压迫性拍击、交互拍击、肢体负重及关节压缩等方法对患儿相关肢体进行刺激,使患儿对患侧的感知增加,从而帮助患者加强对其控制,主要适用于全身低肌张力或同时收缩障碍的难以控制姿势的失调型和手足徐动型。 ?例如下图:患儿在爬行过程中,一侧下肢力量弱,通过绑沙袋,增加患侧感觉刺激,从而使患儿加强这侧肢体的控制。 新Bobath概念,「新」在何处? Bobath治疗者们,尽管由于个人经验及个性不同,治疗方式或许有所不同,但都是基于相同的治疗理论及理念,来设计进行自己的治疗。 这套概念(理论)并不是固定封闭式的,而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随着科学的发展而持续探索更新更好的治疗可能性。 “概念”意思是思想、见解和思考,是不断改进和发展的。 新Bobath已经形成一种理念、一种思维。 从患儿步入康复大厅的大门时,评估就已经开始。首先是主观评估(问诊、观察),然后客观评估检查(除了运动、感觉,还有视觉、听觉等)、分析患儿问题、讨论(形成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团队疗法、PT+OT+ST的共同治疗)、制定治疗目标(目标必须是患者生活自理情况),制定治疗方案,进行家庭宣教(生活注意事项)。训练过程中注重运动学习、姿势控制和患儿自我控制还有家长宣教(指导家长在家如何进行训练)。 主观评估仅仅是问诊、了解病史吗? 不,最主要还有「观察」。观察患儿的眼神交流、面部表情、性格特点、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反应能力、与人交流情况、喜好/兴趣/需求、活动方式、运动状况、独立程度,以及能完成什么?不能完成什么?视觉、听觉、家属跟患儿的相处情况..... 分析问题除了评估结果,还要考虑哪些? 孩子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完成动作/姿势是什么样的?孩子不会做或做错了的原因是什么?(肌力?感觉?环境影响?认知?)。 重视家庭宣教,减少二次伤害。 1.患儿肢体如何摆放? 2.家庭治疗方案如何实施? 3.家长掌握技术操作情况?(简单易懂易操作、操作时间) 4.辅助器具使用情况?(如何使用、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时间) 5.如何跟患儿建立好的感情基础,让患儿积极主动的参与训练,怎样让家长成为患儿的最好老师? 6.多鼓励、有耐心,要坚持。 (以上问号的地方仅提供思路,不做阐述) Bobath疗法最早应用于小儿脑瘫,根据小儿神经发育顺序,利用抑制促通、叩击手技,抑制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训练过程需要把握整体,使头、颈、躯干、骨盆控制在中心位后进行四肢的运动,尽量引导患儿主动运动,以发挥最佳效果。 有关学者认为,Bobath法的疗效与首治年龄相关,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痉挛型效果优于手足徐动型,中枢性协调障碍治疗效果最好。 一词 Keypoints [ki?p??nts] 关键点 Onlywhenyougraspsomekeypointsfound,canyoumakesomesuggestionsforthenextwork. 只有你抓住了发现的一些关键点,才能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Bobath概念远远没有终结 我们希望它能够不断持续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 内容参考 《Bobath疗法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网络 侵权即删 对推文有任何建议和问题,请联系我们 责编/吴文灶 物理治疗师 医院 联系我们 儿康物理治疗团队 欢迎前来就诊和咨询,我们将提供全面专业的康复评估和治疗,以及个体化的家庭康复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