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跳楼自杀,遗言ldquo对不起,

发布时间:2020-11-18

暑假期间,手机好似一个杀手,在威胁着孩子们。

几天前,看到一则新闻:

安徽黄山的一学校内,一男孩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机,就站在5楼宿舍阳台外欲轻生。

救援人员赶到学校时发现,该男孩已攀附在五楼宿舍外的窗台上,情绪十分激动,随时有坠落的危险。

消防救援人员一边安抚学生情绪,一边缓慢向其靠近。

趁学生不注意,将该学生双手牢牢抓住,采用“熊抱”方式将其拽入室内,避免一场事故的发生。

这个男孩,还留下了一封遗书:

“对不起,你们去生一个更好的吧……我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机……”

这类的事情,还是时有发生,手机对有些孩子们的影响,超乎想象。

杭州滨江一小区,一名15岁的初三女孩从19楼坠下,落在三楼阳台上,当场死亡。警方认定为自杀。

事发前,家人发现女孩又在玩手机,提出反对意见,双方发生争执,随后女孩跳楼身亡。

在河北邯郸,一对兄妹从家中四楼楼顶跳下,两人全身出现多处骨折,其中9岁的妹妹已经醒来,而11岁的哥哥却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而造成兄妹牵手“跳楼”的原因,却是因为哥哥告诉妹妹“手机游戏中从楼上跳下是能重生的,我想试一试”!

一位12岁的初中生,花光了爷爷奶奶攒了一辈子的10万元积蓄。而这些钱,全都充进了各种手机APP里!

游戏装备、直播打赏……视频中的老人几近到了奔溃的边缘。

爷爷说,这些钱他们舍不得花,都是留给孩子以后用来读书的,却没想到……

手机正无情地摧残着这些不谙世事的未成年孩子,甚至是孩子背后的整个家庭!

想要毁掉一个孩子

给他一部手机就可以了

在家长圈一直都流行着这么一句话:

想要毁掉一个孩子,给他一部手机就可以了。

中国青年报联合问卷网对名受访家长进行了一项调查,数据结果显示:

92.1%的受访家长觉得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现象普遍!

70.6%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沉迷短视频会对学习生活提不起兴趣!

66.3%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模仿不良的短视频内容!

在互联网时代长大的青少年们,绝大多数都受到了手机的荼毒!

1.占用孩子的时间

你们知道制作一款成功的手机游戏,它的核心要素是什么吗?

是兴奋点。

《罗辑思维》主讲人罗振宇曾经在他的演讲中这么说过:

游戏大佬们制作的《王者荣耀》让人十分钟就有个兴奋点,而吃鸡游戏三分钟就要有一个兴奋点,而甚至要追求一分钟一个兴奋点。

说白了就是只要让你坐到游戏跟前,根本就下不来,想下来也不要你下来,你下来那就是制作游戏的人的失败了。

而事实上,它的兴奋点不仅仅在“游戏时间”,它还会影响孩子的“非游戏时间”!

上局游戏的复盘回顾、绞尽脑汁思考如何通关……

如果一个孩子的玩手机时间仅有半小时,那么他一定会在游戏时间后的半个小时、乃至一个小时内循环反复地思考游戏内容!

如果是在睡前玩了半小时手机,那么他至少要推迟一个小时后才能稳定心情入睡!

孩子的学习时间和睡眠时间都在被手机无情地“消耗”着!

2.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当孩子在上网课、或是写作业时思考游戏通关或是直播明星时,说明孩子的专注力已经开始遭到了破坏!

因为手机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实在太容易得到了,甚至可以说是唾手可得;

而学习却是一件需要高度专注力才能完成的事。

深受“唾手可得”的手机影响,对学习的专注力就会逐渐降低,从而导致无法长时间地深入思考,面对学习越发力不从心,甚至是直接放弃!

殊不知,这些放弃专注的孩子们,已经被手机所“操控”了!

3.失去对虚拟和现实的辨别能力

事实上,类似模仿游戏跳楼的事件,并非第一次发生:

早在年,天津一13岁男孩于24楼纵身一跃,追寻《魔兽争霸》中的英雄朋友;年,江苏南通一13岁男孩跳楼身亡,坠楼前在模仿游戏《绝地求生》的动作;年1月,墨西哥一11岁男孩模仿《自然选择》中的游戏情节,开枪打死一名教师,随后自杀……这些手机网络游戏,无不影响了孩子对于虚拟和现实的辨别能力!请严肃地告诉孩子,“死亡了还能被队友救活”这种事,在现实中是绝不可能发生的!陷入手机“圈套”的正是从小被娇惯的孩子曾经有教了多年毕业班的高中班主任,在分析班级成绩单时发现:手机的使用频度和成绩好坏的关系是成反比的。目前班上成绩退步严重,名次靠后的学生中,几乎都有手机,其中大部分同学都会用手机玩游戏,有些孩子甚至已经到了依赖的地步。另一位语文老师则发现了另外一个现象:班里玩手机玩得最凶的学生,往往不是那些常人眼中的“富家子弟”,而是一些家境一般的孩子。为什么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反倒没有对手机强烈的依赖性?背后或许是家长的管控起了作用。而普通家庭的孩子却是被大人娇惯着长大的,很容易就陷入手机的圈套中,成为一刻都离不开手机的“手机奴”。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部分普通家庭长大的孩子,成绩永远都赶不上家庭条件好的。并不是因为家庭条件而影响了教育资源,而是因为父母没有严格地管控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和力度。这些爱玩手机孩子,心理学家肯纳斯?乔恩称他们为“活在气泡里的孩子”。手机就像一个气泡把他们包裹、套牢了起来,让他所有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小小的屏幕上,学业自然就荒废了。学霸能从学习中得到成就感学渣只能从手机中找归属感如今,青少年手机“成瘾”已经成为了社会问题。深扒背后“成瘾”的原因,不外乎就是以下几个:1.缺少父母的陪伴网易首席执行官丁磊曾说过:很多家长懒,把手机丢给孩子,来解放自己的时间。正是家长懒得陪孩子,才酿造了孩子的手机“成瘾”!2.缺少自控能力《清华学霸教子经》里认为,孩子小时候缺乏自制力是常态。其实缺乏自控力,全天下都一样。扪心自问,你能够对待手机说放就放吗?不要一味地责怪孩子玩手机,而是应该从小就逐渐培养他的自制力,才能从源头上杜绝手机“成瘾”!3.对学习不感兴趣部分孩子沉迷手机的世界,不是因为真的爱玩手机,而是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作为家长,需要细心地观察他们的学习状态。当出现一些不爱学习的征兆时,就应及时做调整,帮助孩子重建学习兴趣。学习兴趣上来了,自然就会减淡对手机的兴趣了。4.逃避现实压力请别小看孩子的学习压力!特别是孩子升上了三、四年级,学习难度和压力都是倍增的,孩子的抗压能力较弱,一时无法适应,就会想要用玩手机来逃避压力。如果孩子最近的生活状态很是消沉,请多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ubhdw.com/ysbj/97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s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手足徐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