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爱吃手指,家长应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0-10-25

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xwdt/
吃手指,即吮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其发生率与年龄有很大关系,在1岁以内,几乎所有的婴儿都会有吮指现象。通常,我们把2岁内出现的吮指情况视为正常,这是婴儿情感发育所必须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吮指的发生率逐渐下降,到4岁时,80%以上的孩子会停止吮指。

吮指的类型和危害

▍吮食指

一些孩子有吮吸食指的习惯。吮食指的习惯易使孩子的前牙出现开合,上前牙唇倾出现间隙,同时会将下颌引导向前而使下颌过度前伸。吮食指

▍吮拇指

还有一些孩子则有吮拇指的习惯。拇指长期放在上下前牙之间可造成孩子的上切牙前突,下切牙舌倾,前牙开合;同时因吮拇指时口张开,颊肌的压力增大,可导致孩子上牙弓受压迫狭窄,腭穹高拱,甚至导致后牙反合伴下颌功能性锁合;同时后牙伸长,下颌向下后旋转生长。吮拇指不管哪种吮指情况,都可导致孩子口周肌肉运动异常,伴发伸舌吞咽及吐舌习惯,而伸舌吞咽及吐舌习惯又会进一步加重前牙开合和覆盖增大,形成恶性循环。长期吮指的孩子,手指对应处可见胼胝体。长期吮指形成的胼胝体那么,能不能用安抚奶嘴来替代呢?能,但长时间使用安抚奶嘴,一样会导致类似问题。研究发现,使用安抚奶嘴的儿童出现吮指习惯的概率显著降低。但是与没有吮指习惯的儿童相比,长时间使用安抚奶嘴,不管是传统型还是生理型的,均会导致孩子的咬合及肌肉功能发生改变,孩子更易出现开合、后牙反合、覆盖增加和面部肌肉运动异常。吮指的病因吮指的病因尚不明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吮吸在粘膜上会产生愉快的感觉,随着儿童心理上的成熟,他们会逐渐放弃这种习惯带来的愉悦。而吮吸不足理论认为,吮吸是婴儿与生俱来的欲望,当大量的吮吸需求没有被满足时,就表现出非营养性吮吸,有研究证实母乳喂养时间过短与吮指不良习惯有关。有临床研究发现,新生儿仅在吃奶时才抱近母亲身边,而母乳喂养时间过短或过早断奶的儿童,容易有极强的吮指依赖。另外,也有研究认为吮指与饥饿时寻找安慰,紧张焦虑,父母与孩子情感交流不够等因素有关。家里有二胎时,老大有时也会表现出行为倒退,出现吮指之类的行为。较大的孩子吮指,可能是某种潜在心理问题的表现。由此可见,针对吮指,治疗第一步应该从心理学角度认真考虑。吮指的治疗吮指习惯的治疗需综合考虑患儿的年龄、情绪及心理状态,以及患儿和家长的配合程度,治疗第一步应该从心理学角度认真考虑,而不是进行粗暴的惩罚,避免增加孩子的情绪压力。1.从心理学角度诱导孩子识别并语言化自己的情绪,释怀不满如下图示,家长可以尝试分三步走。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情绪,有助于缓解躯体症状。高度顽固的儿童,家长可能需要更多耐心和更长时间去多次尝试,可以求助于专业心理医师。诱导孩子识别并语言化自己的情绪,释怀不满2.不同年龄的孩子,治疗方式不同。对于4岁前的孩子,家长一般不必加以干预,主要进行严密观察。4~6岁之间的孩子,心理学中的行为-奖励体系可帮助部分他们在该年龄段停止吮指。此阶段,家长可采用语言教育、奖励或提醒的方法来鼓励孩子戒除不良习惯。语言教育主要是告知孩子,吮吸会造成牙颌面的改变,影响美观。之后可要求儿童每日记录单次吮指的情况,重点记录每日的进步。回顾记录时,如果发现儿童每日吮指时间缩短,通常提示该儿童会逐渐停止吮指。这一方法需要家长配合,但是有的家长因过于焦虑而责备孩子,甚至采取惩罚措施,进而使孩子压力过大,加重已有的不良习惯,最理想的状况是家长对此并不给予

转载请注明:http://www.ubhdw.com/zlyy/95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s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手足徐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