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神经影像改变九齿状核红核苍白球丘脑

发布时间:2022-5-10

齿状核红核苍白球丘脑底核萎缩

话说这个神经影像也是特别的,看到皮层下白质、内囊、中脑广泛的脑白质高信号改变,考虑什么?脑小血管病?脑白质营养不良?上次说的金属沉积征,铜沉积疾病?来看看这个齿状核红核苍白球丘脑底核萎缩

同义词

山楂河综合症?霍河综合征?;Naito-Oyanagi疾病

齿状核红核苍白球丘脑底核萎缩(DRPLA)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三核苷酸重复序列疾病,与亨廷顿舞蹈病(HD)有一些相似之处。

这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大多数病例已在日本确诊(患病率约为0.5/10万)。虽然年轻患者的表现以肌阵挛和癫痫为主,但成人发病病例表现为共济失调、舞蹈手足徐动症和痴呆。诊断基于临床诊断、家族史和基因检测。

鉴别诊断包括HD和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DRPLA的神经病理学特征是严重的广泛性脑萎缩,(可能有毒的)突变体atrophin-1的积累导致核内神经元包涵体。

萎缩见于苍白球和丘脑下核(亦称Luys体),并伴有胶质增生。萎缩也发生在齿状核和红核。

神经成像研究

MRI表现为小脑、脑干和丘脑的萎缩。DRPLA对脑桥被盖部的影响尤为明显。初次接受MRI检查年龄和CAG重复次数与萎缩的程度相关——正如在其他CAG重复综合征中,扩展长度的增加也发生在后代身上,这一现象被称为早现现象。

弥漫性脑白质、丘脑和脑干高信号可在T2加权MRI上看到。

下图显示的是:一例在DRPLA中的FLAIR发现。这名60岁的妇女有DRPLA家族史:第12号染色体DRPLA基因中CAG重复数增加到59(正常等位基因10)。

注意脑室周围白质(a)和双侧丘脑(b,箭头)明显的融合性高信号,这些区域通常不参与DRPLA。

在中脑周围红核的神经传导束信号高(c)。

矢状图像显示高信号胼胝体,大脑脚,小脑上交叉,中脑被盖层腹外侧部分,以及脑桥基底区域(d)。

DRPLA的家族内部之间的异质性在MRI上很明显,临床表型也是如此。

苍白球和丘脑下核的特异性改变只能通过定量MRI(ADCmapping)或MRS来检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ubhdw.com/bfbz/117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s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手足徐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