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们,不知道你们是否也曾有过这样一种情绪:从小长大,某种情绪总是如影随形,愈演愈烈。例如:提前担忧明天的患得患失,灾难化的想法时刻盘旋在心头,哭鼻子的毛病不会随着年纪的增长停止。这种大人和孩子都会陷入的心理泥淖,被称作:感统失调现象。原来,曾经我们都是感统失调的一员。READING感统失调是什么? 概念:感统失调指的是宝贝在大脑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功能失调,也被视作学习能力的障碍。它包括了本体感失调,左右脑平衡失调,视听觉失调,触觉敏感,前庭失调和固有平衡感失调等。 举个例子:当我们手握一根香蕉,会有下面这些感觉: 触觉:表面顺滑,但手感有些许凹凸不平。 视觉:细长,黄澄澄的色泽,黑色的小斑点。 前庭感觉:肆意地抛在空中并用手接住。 如果感统失调了,就会出现不能接住空中落下的香蕉,不能准确地将果实送入口中。 第一种·视觉失调:在写字的时候,出现漏行,部首颠倒,写错别字;在做计算题时,抄错题目,过目就忘;在阅读过程中,会出现漏字、掉字。 第二种·触觉失调:这类人喜欢独处,在陌生环境易产生焦虑感,反应过慢,自我意识薄弱,很难去保护好自己。还表现为排斥新事物,怀念旧事物。 第三种·嗅觉失调:无法借助鼻子嗅出周围的环境,闻不到某种特定的气味,譬如汽油味、花香等。 第四种·听知觉失调:经常无视别人的话语,装作听不见,忘性大,性情偏执。 第五种·味觉失调:味蕾难以辨别酸、甜、苦、辣,进而会偏食、挑食。 第六种·本体失调:无意识行动自律失常,肌肉紧张,造成上下楼楼梯不稳,握笔和拿筷子的姿势不精确。 第七种·前庭觉失调:上课专注力不集中,有很多小动作,平衡感差,容易跌倒。 第八种·平衡觉失调:站着的时候,不能笔直地站立;坐着的时候,喜欢用手撑住额头;登高的时候,极度紧绷,身体屈成弓形。 家长注意:据科学表明,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感统失调的表现,只是程度不一。在他们12岁之前发现并及时纠正是最佳时期。经过有效的训练可以让身体的平衡以及方方面面的能力得到改善。 方法一:尝试在环境内注重光线的明暗变化,移动并旋转悬挂物,让视觉得到刺激;可以进行地面推球、在蹦床上投接球或者推开障碍物游戏。 目的:针对视觉空间和运动的协调帮助很大,促进视觉能力的提升,减少敏感状况。 方法二:正确接受脸部正前方视、听、嗅、味、触的信息。 目的:训练前庭知觉,提升专注力,过滤周围的无用信息。 方法三:孩子可以做一些脚踏车的动作,将头部和四肢左右地摇摆、伸展。甚至可以在大人的帮助下,提重物上下楼。 目的:能够有效地刺激体觉感,感受身体所处的空间位置、运动状态。 方法四:让孩子在不同的毛巾上来回滚动,用毛巾不断地刺激孩子的掌心和四肢,让他们感受压、温、热的刺激感。 目的:实现触觉敏感,感受并认知世界。 卡梅拉的故事中的15幅名画 我的口袋游戏书(共3册) 好玩的找不同游戏书来啦! 一起玩出你的观察力、专注力和反应力吧!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 为什么作文会越写越呆板?如何写出新颖好玩的文字?怎样让每个题材都变得新鲜有趣? 作文小当家专栏已经开通一年,为了方便大家随时收听收看,现在录制了语音课,手把手教你写作文,还可以在线答疑。 每天听十分钟作文课,理解命题含义,掌握写作技巧,对丰富语言词汇都会很有帮助。 直播时间:每周三下午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