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26日,MITTechnologyReview一年一度的“十大突破性技术”榜单正式发布。自年起,该杂志每年都会评选出当年的“十大突破性技术”,这份在全球科技领域举足轻重的榜单曾精准预测了脑机接口、量子密码、灵巧机器人、智慧传感城市、深度学习等诸多热门技术的崛起。 本年度MITTechnologyReview“十大突破性技术”分别为:防黑客互联网、超个性化药物、数字货币、抗衰老药物、人工智能发现分子、超级星座卫星、量子优越性、微型人工智能、差分隐私和气候变化归因。 为了让广大读者深入了解这十项技术的科学价值及其背后的科学故事,《中国科学基金》特邀请各领域著名科学家分别对其进行深入解读,以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思维,并促进科学界的学术交流。医学中文网摘取了与医学相关的三部分内容与大家分享: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能够获得专门针对自身罕见疾病或者基因突变而量身定制的药品,结果会怎样?如今,这种能力不再停留在想象阶段,而是有望真正变成现实。如果药物能够针对单一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行量身定制,那么很多以往无法治疗或者治愈的疾病也许将彻底消失。这种超个性化药物,将给无数身患绝症的人们带去新的希望。 医院研究团队为患有独特基因突变引发疾病的小女孩米拉·马科维茨量身定做了一款药物,证明了超个性化药物能为罕见病治疗提供新的可能性,超个性化药物可能会采用基因替代、基因编辑或反义核酸等形式。这些治疗手段的共同点在于,它们能够以数字化的方式和速度编程,以纠正和补偿遗传性疾病,或者替代DNA碱基。但与此同时,这类针对单一患者的“多对一”治疗方案也引发了这类药物研发、测试成本的讨论。 专家点评: 华子春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中国药科大学生物药物学院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年起任南京大学生物化学系教授。长期担任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执行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新药物靶点和创新药物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获江苏省一等奖4项、教育部一等奖2项。 郁文亮中国药科大学生物药物学院药剂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年在澳门科技大学分别获得中药学学士、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抗肿瘤药物的老药新用及其评价。、年先后获中珠医疗生命科学特等奖学金、一等奖学金。共发表学术论文6篇,SCI论文3篇。 由于新药研发时间长、难度大、投入多、技术门槛高、成功率低,国内外医药产业在研发新药时通常会将市场因素考量在内,对于患病人群少的罕见病更是如此。 因罕见病患者少、需求少、市场小、研发成本高,很少有制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