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aunKaufmann 原文|《AutismBreakthrough》 编辑|星星桥团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当一个ASD的孩子情绪爆发、哭闹、尖叫和打人的时候,通常的父母会有两种反应。 反应一:很生气地责骂孩子; 反应二(最常见):试图找出他们的孩子想要的东西,以盼给他们结束哭闹。 上述的两种激动的、迅速的、大声的(通常)和充满刺激动作的反应都可以称得上是“大反应”。产生这类“大反应”的原因是很多父母把孩子的情绪爆发视为一种报警系统,父母们会马上高度警觉,他们想要处理这个紧急情况,因而会不惜一切代价去让孩子转怒为喜。 孩子情绪爆发时父母立刻就会觉得焦灼不安,这对孩子冷静下来没有丝毫帮助,通常孩子的情绪爆发和父母的不适是有某种直接的情感连接的。 大多数父母之所以感到焦虑是因为他们将孩子情绪爆发视为错误的事情,情绪爆发每持续一会儿似乎都在昭示他们并不是好妈妈或是好爸爸。毕竟,“好妈妈”和“好爸爸”总能解决孩子的问题并制止孩子的情绪爆发,不是吗? 于是,你开始焦虑,焦虑不但使你成为了孩子情绪爆发的奴隶,而且还会导致你遭遇越来越多的情绪爆发。 为什么? 图1展示了当遇到一个问题行为的时候,“大反应”对孩子的问题行为会有怎样的影响 从图上看,父母的“大反应”会导致孩子更多问题行为的发生。每次父母(或老师、治疗师或家庭成员等等)这样反应,孩子的问题行为都会变得更频发、更极端、持续时间也更长。况且,“问题行为”这个词并不仅仅指情绪爆发,它还包括其他的一些行为,比如你孩子把画从墙上撕下来、大声喧哗、在公共场所搞破坏、弄坏家里的东西、冲到大街上以及说脏话等等。 当我们的孩子发生这种问题行为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呢? 通常,我们会一下子炸了,可能会迅速冲到孩子面前(表情惊愕甚至气愤),然后喊到:“你刚才做了啥?你不应该那样做!” 有些父母可能会对自己的暴怒稍感愧疚,然后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我们去另一个房间吧。” 然而,已经晚了,我们已经给出了一个“大反应”了,上面图1的结果已经造成了。 把情绪爆发视为交流 现在我抛出新的理念:当你的孩子正在发脾气、打人、哭闹和尖叫等等的时候,他实际上是在尝试与人交流! 太好了!你不正想要他与人交流吗?只是,你的孩子跟你讲的是火星语。说火星语比一言不发要强得多吧,不过遗憾的是,站在你孩子的角度来看,他周围没一个懂火星语的人! 你的孩子来到商店,不可能通过尖叫一嗓子就获得一包口香糖,因为没人知道他想要什么。搞懂你孩子发生类似情绪爆发的情况并不是在拉响警报这点很重要。孩子情绪爆发与你是否是好父母无关,这只是孩子的一次交流的尝试。(这也是我们不加入的原因,只有当孩子独自一人不与别人连接的时候我们才需要加入。情绪爆发正相反,一个情绪爆发的孩子是努力地想要和我们交流的,而不是疏远我们。) 有了这个新的理念,让我们回过去看上面的图1。为什么你的大反应会鼓励你的孩子今后出现更多的问题行为呢?两个原因:首先,回忆一下前几篇讲的:大反应会导致重复的动作。这就是前面文章讲的一种大反应“夸张的庆祝”。当你夸张地庆祝你的孩子看你这个动作的时候,你就会得到更多的对视。当你的大反应凸显了你不想要的行为的时候,这条规律依然适用。 记住:你的孩子活在一个他常常觉得无法掌控且无法预测的世界中,他因此总是在寻求可预测性和可控性。如果每次他发生行为的时候你都着急上火,他就会更多次地那样做,因为这让他觉得可预测和可控制。 第二个原因是: 你的反应告诉你的孩子你懂火星语,尤其是你上蹿下跳地想要“解决”问题的时候。你孩子又不傻,当他只需要尖叫就能被理解(至少是能被大致理解)的时候,他干嘛还要费劲发力地去把整个句子说出来呢?当哭闹就能让人上窜下跳地帮他解决问题的时候他干嘛还要绞尽脑汁地去组织词汇表达意思呢? 你不仅成为一个教你孩子增加问题行为的奴隶(因为你懂火星语),你还帮着减少了你孩子有用的、有效果的交流。 而当你的孩子发生一个“温柔”的交流行为的时候会发生些什么? 图2展示了“小反应”对孩子的良好行为会有怎样的影响 试想当你在做晚饭的时候,你的孩子走到你跟前轻轻地说了只言片语,抑或是轻轻地拽了下你的衣袖。如果你正在做饭丢不开手,你也许就会这么说:“我听见啦,宝贝儿,请你等我几分钟,我把晚饭做好了马上就来。” 那么当我们正在做晚饭的时候孩子开始尖叫,这又该如何应对呢?晚饭可以等,我们现在有紧急情况需要处理,于是我们又回到了图1。那么你的孩子从上面的几个场景中将会悟出点什么呢? "温和的交流让我得到缓慢的、温和的响应,而尖叫却能让我得到迅速的、巨大的响应。" 当你的孩子真的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想和你交流的时候,他会选择哪种方法呢? 图4和图5,表现了当你的反应颠倒过来,可以达到你要的效果。 当孩子吼叫、哭闹、发脾气的时候,你的反应要慢而平缓。(这是我建议不使用“三个E”的少数场合之一。三个E在突破自闭症(十四):好的尝试者原则:帮你的孩子变成学习的强者(点击蓝字阅读)里面提到的。)我不是说要忽视孩子,或者严厉地说:“听着,当你哭哭啼啼的时候我是不会帮助你的。”这不是要惩罚孩子或给他一点教训。我的意思是你和孩子讲你懂汉语,但你不懂火星语。下次他情绪爆发的时候,你要马上放松下来。你应该问:“我要怎样帮助我的孩子更有效地交流?”而不是问“我要如何止住孩子发脾气呢?” 你明白了吗? 而当你问对了问题的时候,你就不会走向错误的道路了。 请随时提醒自己,作为父母,你的任务不是去止住孩子的情绪爆发,而是去帮助他与人交流。短期来看,这可能会导致情绪爆发的持续时间变长。另一方面,当你的孩子用温柔地方式来与你交流的时候(说话、轻轻拉拉你的衣袖、牵起你的手、发出很美妙的声音等等),你的任务就是立马用迅速而热情的方式去回应他。 回顾 发脾气、哭闹、尖叫、打人、咬人→缓慢、温和、平淡 快速、夸张、激动→温柔的交流行为 具体该怎么操作呢?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吧。 Michelle Michelle边嚎边哭,一只手指着一个架子,另一只手则放在自己的嘴里狠狠地咬着,每次她把手伸进嘴里咬的时候,她都会看看我。 这正是一个很好的帮助Michelle与人有效沟通的机会! 我蹲了下来:“嘿,Michelle,我真的想帮助你拿到你想要的东西,但你尖叫的时候我弄不明白你想要什么。” 我暂停了一会儿,然后用手拍了拍我的嘴:“哦,你知道吗?你说话的时候我就能明白你的要求。告诉我你想要什么,我就马上冲去过给你拿!” 我又停了下来,这次等了好一会儿。Michelle继续尖叫,又咬了她自己的手,还朝我扔东西。“哦?”我一边说,一边尽力摆出“困惑”的样子。“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我慢慢地走向架子,Michelle继续尖叫。“嗯,我知道你是想要点什么东西,但我不能理解你尖叫的意思。” 我最终走到了架子前。“我只是不太确定。”慢慢地,我从架子上拿下来一个玩具,我心里很清楚这个玩具不是她想要的。Michelle生气地把玩具扔向房间的另一头,继续尖叫和咬手。“OK,显然你要的不是那个,好的。”我又走回到架子前。“我不明白你尖叫的意思,所以我还是不能确定。如果你说两个词语出来的话,我就完全明白你想要什么了。” 她继续尖叫,我从架子上拿下另一个玩具,也不是她想要的那个,朝她走过去,说道:“这是你想要的那个吗?”Michelle抢过玩具向架子扔去,没砸中,我再次蹲下来以便和她的视线齐平。 “Michelle,由于我搞不懂你尖叫的意思,我只好去那个角落里玩玩具了。如果你需要我,出个声,我就会冲过来给你想要的东西。”于是我拿起几个玩具走到角落里去玩。Michelle又尖叫了一会儿,十五分钟过去了。忽然,从房间的另一头,我听到了几不可闻的声音:“要布娃娃。”我蹭的一下蹦了起来,冲到架子前,抓下布娃娃,再冲到她面前把布娃娃递给了她,她一把攥住了布娃娃。 “嘿,Michelle,你做到了!谢谢你对我讲话!现在我能搞懂你想要什么了!”在这节课剩下的时间里,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她看着架子,我就跳起来跑到架子旁站定,等候她的下一步指令,高高兴兴地向她展示她只要出声要求就能得到她想要的东西。后来她的要求不止这么简单了,她会要求我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有时候她甚至还会因为我的全速冲刺笑得前仰后合。 在我在她家剩下的课程里,她再没有情绪爆发。见证了这一切后,她的父母非常激动,因为他们看到了一条往前走的清晰有效的路,而他们已经上路了。 过去,我曾被人问及把孩子情绪爆发解释为他们在尝试与人交流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孩子善于操控他人。 这种说法就是说我们的孩子不真诚或是很虚伪,总想用些欺骗性的花招来诱使我们去帮他们达到目的。这种说法的内涵有点邪恶。 当我说你的孩子用哭闹、吼叫、尖叫、打人、咬人等方式来交流的时候,我没什么隐含的意思。你的孩子可能觉得用语言交流比较困难、有点麻烦,以及像我们之前讨论的那样,不能得到一个迅速的回应。于是你的孩子用他认为的最好的办法去交流,他完全是出于真心。例如,你孩子因为试图交流而哭闹,而不是因为不安而哭闹,我们并不能因为此就去质疑他的动机是不是不纯。 你的孩子用尽全力地试图在一个混乱的世界中与人交流,这绝对没有任何错误。“操纵他人”这个词我是绝对不会用来形容孩子的。 我们帮助孩子与人更有效地沟通的时候,别去评判他的行为。你会发现,不去生气,也不站在你自己的角度去评判,将会对你孩子的转变有着莫大的帮助。 感官超负荷 当你的孩子哭闹的时候,还有可能是因为他正处在感官超负荷的状态中,或者因为某种生理疼痛(比如碰着头了,肚子疼等等。)如果你清楚地明白孩子正在经历疼痛,那么你当然应该上去帮助或是安抚他。 James常出现剧烈的胃痛,有很多次他哭的时候,我和Charlotte都会去帮他揉肚子。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用我们上面提到的方法去增加交流照样管用。可能是由于Charlotte从一开始就用这种方法对待James,他现在能告诉我们他哪儿疼了。你难道不想要孩子能够告诉你他到底哪儿疼吗?当你对他的语言采用大而迅速的反应,而对他的哭闹采用慢而温和的反应时,这对他总是有帮助的。即使在你孩子疼痛(或者害怕等等)的时候,难道你不想给他传递一个一切OK的信号吗?难道你想给他传递一个紧张而可怕的事情正在发生的信号吗(当孩子哭闹的时候我们表现得很恐慌就传递了这样的一个信号)? 对于感官超负荷的情况,我们已经和你花了很多时间来讨论了,因为它很重要。上一篇文章(突破自闭症(十六):感官超负荷:优化你孩子的环境)提到的游戏室或是活动室能减少孩子的崩溃正是因为它能消除感官超负荷。加入也起到了类似的作用。让你的孩子远离感官超负荷的环境毫无疑问会减少你孩子的哭闹和崩溃。 所以,尽可能带你的孩子远离过度刺激的环境,不管他有没有哭闹。如果你发现一个感官问题,比如一个对孩子造成困扰的声音,而你又能够处理的时候,那么马上处理掉,不管孩子是否在哭闹。 原则:即使当孩子被过度刺激的时候,你都要向他表明没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你也告诉他你懂汉语,但不懂火星语。这样当他出现感官超负荷的时候,他才能更好地与你沟通。再补充一点,让你的孩子自己解决会对他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冷静产生积极的作用。 这点我曾经在James身上体会到过。 James 我进入游戏室,James一看见我就像被砍倒的树一样扑在地上,开始嚎啕大哭。 我曾经见过其他人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努力地和他讲话试图让他平静下来,但结果总是一样:他们说得越多(不管他们说些什么),他的哭闹就更大声更持久。随着这些人和他在一起时间的增加,他的躁动不安似乎也随着增加。如果有人在这种时候离他太近,他就会用自己的下巴猛磕那个人,有时甚至会把指甲嵌进那个人的肉里。 当我走进游戏室看到他趴在地上嚎啕大哭的时候,我当时并不确定他是不是想要传达什么意思(比如“Raun,出去!”),抑或是因为我是个男人这点让他焦躁不安。不过,这都不重要。 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我简单明了地告诉他:“嘿,我去那边那个角落待着,你想玩的时候就吱个声。”然后我就走到角落里开始在墙上画画。(他的游戏室的墙比较特别,可以在上面画画。)每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都会感到很放松,一点也不急着去阻止James哭闹。我清楚他必须自我调节,我也应该给他这样的机会,而不应该去评判他,强迫他或是安抚他。 另外提一点:当我在墙角画画的时候,我故意让我的侧面对着他。为什么呢?因为我发现不少孩子,包括James,当他们处在情绪爆发的阶段时,如果你面朝他们坐下或是站着,他们通常会更加焦躁;当然你也不愿意背对着他们,因为这样你就瞧不见他们了。于是我坐下,面对着我正在作画的墙壁(这是整个过程中最恼火的部分,因为我的绘画水平实在是糟透了),我时不时会用余光瞟一下James,看看他在干嘛。 在我告诉你后面发生的事之前,我需要告诉你我常看见有人进入游戏室的时候,James一哭就是45分钟到1小时。在我和James在一起的第一个月里,只要我一进入游戏室,他就会趴在地上哭闹。我还从来没有遇到过像这样哭闹的孩子,于是我必须非常清醒地知道:James这样做是有他自己的原因(比如因为我是一个男人),他这样做不是针对我这个人。然而,即使James在头一个月中这样哭闹,你知道在我每次进入游戏室后他会哭多长时间吗?最多4分钟而已,有时候仅仅2分钟,而一节课的时长是90分钟到3个小时。几分钟后,James会停止哭闹,走到我面前,自发地开始与我玩耍(摔跤、牵我的手、要东西或是扑到我的腿上大笑)。这个时候,我就会马上给予他回馈,这就奠定了剩下来的课程的基础。这样一个月之后,当我再走进游戏室的时候,James就再也不哭闹了。 上面讲的方法必须始终保持一致方能有效,这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以及主动获取所需之物的意识会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那些认为自己已经实施了这个策略却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的家长,让我给你们讲一段趣闻吧。 Hassan Hassan常常出现情绪爆发,因为他非常喜欢吃饼干,他母亲也会经常让他吃饼干,但是总有些时候,比如睡觉前,Hassan的母亲会不愿意给他饼干吃。 她说,当她不给孩子饼干的时候,孩子常常会尖叫、哭闹等等。当我们给她讲述上面的原则时,她马上就插话道:“是的,我知道,但那对我儿子不管用。” 她回忆到:当她来康复中心学习的前一晚,她准备哄Hassan睡觉,Hassan说:“我要饼干(这句话他用得非常熟练)。” “然后你怎么做的呢?”老师问她。 Hassan的母亲回答说:“我告诉他很抱歉,他在睡前不能再吃饼干了。” “OK,”老师又问,“那么Hassan接下来又怎么样了呢?” Hassan的母亲把手举了起来,说:“就在我说了之后他就和往常一样开始了哭闹,一遍又一遍地说:“我要饼干!” “好的,”老师继续问:“接下来你又怎么做的?” “我告诉他如果想哭就尽管哭个够,反正睡前他不会再得到一块饼干了。”Hassan的母亲回答,她的语气感觉就像她说出了地球人都知道的真理似的。 老师继续问到:“在你告诉他之后,他又怎么啦?” “哦,他可是非常地想要啊。他开始嚎叫、在地上打滚、踢脚,一遍遍地吼道:“我要饼干!!”Hassan的母亲回答道,看上去有点恼怒。 “这个时候你又是怎么做的呢?”老师再次问到。 “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一整晚,但我必须要让他睡觉啊。所以……最后……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我还是……”她低下头来支支吾吾地说着,好让老师听不清她说什么。 “我听不清你最后说的什么,”老师温柔地说,“你最后还是怎么啦?” “给了……他……饼干。”Hassan的母亲不好意思地说,她看上去有点沮丧。 容我插句话,我不推荐你用向孩子妥协的方式来告诉孩子你懂火星语。然而我更加不推荐的方式是:坚持、坚持、坚持,然后一个小时后妥协。为什么呢?因为你这样做就是在告诉孩子:如果你想要饼干,那你就得把火星语(情绪爆发)说上整整一小时。 回到我们之前的故事上来,老师教了Hassan的母亲该怎么做,然后她回家实施了,而且她还让其他的家人和他保持一致,并且她再没有动摇。对待Hassan的情绪爆发时,她表现得缓慢、平静而”困惑“(当然睡前绝没有给他饼干),而当Hassan好好交流的时候,她的反应总是迅速而激动。 回家实施几周后,她告诉我们她震惊了。刚开始的几天,Hassan的情绪爆发更甚从前。然而在那之后,Hassan的母亲说就像是有人按动了某个开关一样,Hassan情绪爆发的次数从每天几次到一周才一次。Hassan还变得更爱与人交流了,因为他看到了语言的能量。Hassan的母亲还告诉我们她现在很高兴也很平静,但让她激动不已的是她感觉她的儿子也变得非常高兴、非常平静。 最后需要提的一点是。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碰到一位家长发誓说他绝对没有给过孩子“饼干”,但是孩子的情绪爆发却没有丝毫减弱的迹象。对于这种情况,我就会再次引用我姐姐Bryn的话:“那么一定有另一个人给了你的孩子饼干。” 如果你百分之百地肯定说你从来没有妥协,也从来没有表示你“懂火星语”,那么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另有其人对孩子的哭闹妥协了,否则没有可能会让孩子的情绪爆发一直持续下去。你的孩子很聪明,他绝不会一天到晚地采用一种根本不起任何作用的沟通方式,这绝对不可能。 推荐阅读:.04.14微课分享:家庭带养的重要性(点击蓝字阅读文章) “别打”VS“温和点” “别去想香蕉!” 你会怎么做? 你可能会想起香蕉,你可能会想象一张纸、一块布或者一团黑色的东西盖在香蕉上。 人们思维的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它不能什么也不想。如果我要你不去想香蕉,这是不可能的。除非我让你去想一个其他的东西,比如一个橙子,这才有可能做到。 很多人对孩子说“别打”、“别捏”或者“用手抓你的姐妹是不对的”等等之类的话。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再正常不过。问题在于,当我们说“别打”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听见了“打”这个词;当我们说“别捏”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听见了“捏”这个词。我们无意间把我们不想要孩子做的事儿给放大了,我们把孩子的注意力全部聚焦在了我们不想要他们做的事情上。 换一种方式,让我们专注于帮助我们的孩子变得温和点。当我们的孩子表现得很温和的时候,我们有多少次会跳起来为之欢呼呢?我们可以秀给孩子看怎样算是温和(轻轻地碰一下手或是肩膀)。 更好的做法是:无论何时我们的孩子表现得很温和的时候(碰碰我们的手臂,牵起我们的手),我们就夸张地欢呼、拍手。有时,当一个孩子轻轻地碰碰我的手臂的时候,我会满屋子跑,蹭蹭我的手臂,然后大声呼喊:“哇喔,你温柔的时候感觉太棒了!!”大多数情况下,当我们的孩子打人、掐人或是咬人的时候他们会看见我们的大反应;然而当他们变得温和的时候却极少能看见我们的大反应。我们想要把这个情况逆转过来! 请记住:我们的孩子的思维能勾画出“温和点”,但却不能勾画出“别打”。当我们需要让孩子停止打人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把我们的能量和注意力都集中在鼓励孩子变得温和点上面。 活动时间! 你接下来要做的是在表格中填入哪些孩子的行为你要作出更少的反应,而哪些孩子的行为你要作出更多的反映。这张表会成为一个指引你向前的路标。 作出更少反应的行为 作出更多反应的行为 起点 本章的起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 看完本章后,再一次遇到你孩子情绪爆发时,请首先专注于放松自己,深呼吸,提醒自己他的情绪爆发与你是否有过失无关。他只是想交流,没什么可怕的。 在你完全放松之前,别动(除非有危险的事情发生)。当你完全放松后,照这样对你的孩子说:“我爱你,我想帮助你,但我不明白你想要什么。”然后鼓励他用语言表达他的要求。如果你的孩子当下还没有语言,那么鼓励他指一下他要的东西。如果你的孩子说了或是指了(没有尖叫、哭闹或是打人),那么马上为他的表现欢呼并尽力给他他想要的东西。 第二部分 找一个理由为孩子变得温和或是清楚地与人交流而欢呼。这里说的是任何的时间,并不只是他从哭闹或是打人中恢复过来之后。寻找每一次你孩子变得温和或是清楚地与人交流的情形,别吝惜你的热情,为他欢呼吧! 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