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护个案隐私,辨识信息皆隐去。 一来访基本信息 三咨询相关设置 前期建立关系收集信息阶段 中期改变和干预阶段 3.找到优势,积极赋能 第四到五次咨询工作渐入佳境。随着小陈主动性的提高,咨询师积极赋义告诉小陈,他想要上一个心仪高中的这种执念,以及对于上不了后面的这种愤怒,还有觉得上目前的高中无望从而导致的负面情绪跟行为,其实都是因为他想要变得更好。假如他对自己的前途无所谓,那他也不会因为这件事情而有这么多的负面情绪。 这样一种解读思维把来访者从一个有问题的角色里解脱出来,变成了一个积极想要寻求更好的状态,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个体。只不过是他现在卡在一个挫折里出不来,咨询师愿意陪着他慢慢走出来。 4.澄清不合理信念,找到替代认知 在六到七次的咨询工作里,我们开始去检视小陈的不合理信念。 ① 以偏概全。比如觉得“父母没有办法帮他,父母就是不爱他” ② 糟糕至极。觉得自己上了一个普通高中,就完全没有上大学的希望,未来因此毁于一旦等等。同时也找到他在人际关系中觉得人际关系不重要,纯属浪费时间的信念。用认知调节表去帮他找到一些替代性的认知。 咨询师也做了一些自我开放,通过自己过去的一些经历以及调整情绪的实用方法去影响小陈。能够明显感觉到咨访关系变得更加的牢靠。 同时,在转换认知的过程中,小陈几度沉默思考,似乎有所感悟。 第八次咨询结束后,在第九次与家长的工作中,家长反映小陈的情绪稳定许多,也开始用功学习了 5.布置家庭作业,实行行为实验 在认知行为干预里,认知的调整需要伴随行为的改变才能够巩固。 在行为实验里,让小陈自己去找到未来感兴趣的职业方向,并且看手机打游戏的时间分出一半去做一些收集工作,了解各个职业的酸甜苦辣和成长路径。这个行为没有直接干预其玩手机的行为,而是替代性让他找到自己发展的兴趣点和方向。 同时为了解决每晚强迫性熬夜的习惯,让他每周给自己设定一个晚上早睡。他反馈“早睡之后第二天神清气爽”。通过行为实验让他感受到积极体验,从而引发自发性改变。 后期回顾改变,结束咨询阶段 6.短期目标达成,回归正常生活 到后面第十次咨询我们回顾了咨询目标。小陈表示自己的情绪已经变得平稳多了,近两个月都没有再爆发和父母的冲突。同时开始适应现在的学校生活,也结交了几个好朋友,从以前自我封闭的状态中走出来。他表示“和别人聊天开玩笑还挺放松的”。 同时我们完成了对高三三年的一个简略的学习规划以及目标规划。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促进小陈学习状态的改善。 小陈表示他觉得可以回归正常生活了。 在咨询结束之际,我问他“你还有没有什么话要跟我说吗?”他突然间眼眶有点红说:“最开始我是被我爸妈强迫过来的,但是到后面我发现确实改变很大。”他动了动嘴皮子,嘴型应该是想说“谢谢”,但是生性内敛的他没说出口。 父母致电反馈孩子改变很大,并且希望再续疗程继续帮助孩子成长。但咨询师和孩子都觉得可以先自己试一试。改变的发生需要时间的沉淀,后面有需要再回到咨询。 咨询结束之际,咨询师告诉小陈:我们的生活依旧会有很多不完美和遗憾,会有很多求而不得。你想起来依旧会难过不甘,会红了眼眶。但是记住未来依旧有无限可能性。现在的你和三个月前的你不一样了。带着这些改变和力量自己去生活吧。 五与父母的工作 早期的养育未见太大缺失,问题的发生有其特定诱发因素 小陈的早期成长过程还算是比较顺利,父母都在位在场,并且母亲的情绪也是偏向积极乐观。 咨访关系牢固,阻抗减少 虽然最开始来访有所阻抗,但是在咨询师的保持共情下,慢慢地转而信任咨询师。与青少年的咨询工作,关系比技术更重要。先走心紧紧贴近他们。 自身有改变的意愿,想要变好 来访者对自己是有期待的。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好苗子,所以这些都让他愿意在我们的咨询帮助下朝着更好的方向走去 领悟能力强,行动力足够 能够把在咨询室里学到的新的观念,新的行为真正运用到生活里,以促进正向的改变。 个体心理咨询预约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