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否治愈 http://m.39.net/pf/a_4603724.html 复旦大学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 暨第二届博士后创业大赛 大赛主题 复旦源创、智汇张江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人事处 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 复旦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承办单位———— 上海创港创业孵化器有限公司 上海赛视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复旦大学校友会博士后分会 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复旦张江创业汇 ————指导单位———— 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 上海张江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才交流中心 大赛流程 活动时间:年12月27日,12:30—17:30。 活动地点:张江盛大全球研发中心 活动流程: (一)12:30——12:40 主持人开场并介绍与会领导嘉宾、播放宣传片。 (二)12:40——13:00 领导致辞(政府、人事处、研究院)。 (三)13:00——16:30 主持人说明比赛赛制和大赛奖励,宣布比赛开始。 项目路演与评分,中间安排休息一次。 (四)16:30——16:40 专家议评项目名次(分博士后组和其他组,分别排名)。 (五)16:40——16:50 主持人公布选拔赛结果、颁奖。 (六)16:50——17:30 合影留念、活动结束。 总决赛项目介绍 博士后赛道 校友创业赛道 项目1 基于理性设计的融合蛋白质抗肿瘤水凝胶 基于蛋白质与合成高分子的聚合物水凝胶是一类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型生物材料。本项目拟结合重组融合蛋白质与合成聚合物制备具有新颖结构和功能的高分子水凝胶材料。具体设计为,以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为骨架,融合PD-1纳米抗体(NBPD-1),利用多臂聚乙二醇对融合蛋白质进行化学交联制备可注射型蛋白质水凝胶。该凝胶的设计可有效降低TNF-α的毒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同时NBPD-1能够发挥提高T细胞免疫响应性的功能,期望两者协同达到理想的抗肿瘤效果。通过蛋白质重组表达技术,可以在TNF-α和NBPD-1之间引入可被肿瘤微环境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识别的连接肽,从而保证了两种蛋白质组分的有效释放。本项目可为治疗性抗肿瘤蛋白质水凝胶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新思路,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加深我们对肿瘤免疫治疗的认识和理解。 项目2 新型纳米微球液相芯片检测仪器和多指标检测试剂的开发应用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人类对生命现象的认识进入到了全新的发展阶段,随之而来的对疾病检测再也不仅仅依赖于单一指标进行诊断,而是将人体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利用多种指标的组合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进行更加精准的检测、判断以及治疗指导。因此,多指标同时检测的方法,特别是面向免疫分析、核酸检测、酶学分析、受体和配体识别分析的高通量、高速度以及多功能的平台技术对临床检测而言越来越显得重要。本项目基于国内外最先进的,原创的主客体微球液相芯片技术。液相芯片多指标检测技术是集微球编码技术、液流控制技术、激光技术、生物技术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为一体的新型生物分子检测技术,也称为液相芯片技术。相比固相生物芯片,液相悬浮芯片将平板载体替换为编码微球,每个微球都携带一种可识别的编码信息,以便鉴别固定在其表面的探针。一旦微球表面探针种类被识别,探针所捕获的靶分子就能够被定性、定量分析。预计在未来的5~10年,液相芯片技术将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肿瘤标志物的检测、遗传性疾病的基因诊断、感染性疾病病原体鉴别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等诸多方面,另外在医学基础研究、新药的开发、司法鉴定和食品卫生监督等领域也有着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项目3 真空测量设备研发及销售 上海圭革智能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提供真空检测智能传感器解决方案的高科技公司,包括真空规管及配套设备的设计、研发与制造。目前已经初步具备研发真空计全系列产品的技术水平,包括皮拉尼真空规管、冷阴极真空规管等产品,测量范围从10-6pa到标准大气压,后续还将陆续推出热阴极真空规、复合真空规等全量程规管。 项目4 肩袖损伤的高强度补片 肩袖损伤患者逐年增多,其中20%-30%为巨大肩袖损伤,临床治疗非常困难。上关节囊重建技术是新近提出一种治疗巨大肩袖损伤的方法,其通过将补片缝合在关节盂和肱骨头之间,有效的恢复了肱骨头-关节盂的相对位置,术后短期临床效果良好。目前上关节囊重建补片主要有两种:自体阔筋膜补片和异体真皮补片。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补片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①自体阔筋膜补片存在供区损伤,并且自身力学强度不足,术后容易发生蠕变进而失效;②异体真皮补片费用高昂,缝合固定性能和机械性能差,易引起免疫排斥反应,术后感染风险高。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上关节囊重建术后的中、长期临床疗效令人担忧。因此,研发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且具有充足力学强度的新型补片,是提高巨大肩袖损伤术后临床疗效的关键。本项目拟结合前期十余年的PET人工韧带基础研究和临床经验,开发新一代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强度PET上关节囊重建补片,并实现其产业化和临床应用。 项目5 中药经典名方的开发 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祖国医学宝库:中药经典名方,其开发牢牢牵动了国家中药产业链的发展;我们顺应国家《中医药法》等利好政策,在多年研究中药经典名方的基础上,厚积薄发,取得非常好的发展成果,公司有着强劲发展趋势。 项目6 新型氮化镓功率芯片的应用 针对主流电力电子产品提供新型GaN氮化镓器件和GaNIC定制化设计服务,代工制造和产品销售。公司基于TSMC台积电先进的氮化镓器件和IC的平台代工能力,配合公司自身在器件设计端,器件可靠性和系统应用端的丰富实战经验,为国内多家电子消费类厂商提供相应产品的电源核心器件和IC解决方案。与现有的硅基器件技术相比,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氮化镓(GaN)的功率器件其优势在于更快的开关速度、更高的击穿电压和工作结温、更强的抗辐射能力、更高的电子漂移饱和速度。新型芯片将显著地提高电源系统更高的转换效率,同时减少系统的体积和成本。基于GaN功率器件的系统可应用于家用消费品、通信电源、服务器数据中心,太阳能逆变器和车载驱动等广泛领域。 项目7 数字病理诊断系统 本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理论和技术,将病理医师的经验,通过多层神经网络结构,形成肺组织病理识别模型,用于肺癌的辅助诊断。项目将解决目前病理医师严重不足(病理医师的缺口为8万人左右)、病理知识学习周期长、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等目前问题。本研究包括:构建千万级肺癌病理图像大数据样本集,提出用于肺癌病理图像智能识别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研发基于病理图像识别的肺癌智能诊断系统,开展典型应用示范建设,将人工智能技术有效应用于肺癌诊断,大幅提升肺癌诊断效率。目前市场上尚无用于组织病理辅助诊断的系统,特别是对于肺癌这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项目8 骨超声诊疗仪 一款医疗超声仪器用于骨质疏松的诊断和治疗。该仪器基于超声背散射和低强度脉冲超声技术,具有无损、易用、便携和价廉等优点,医院、社区和家庭等场景。 项目9 近红外II区光纤成像监测妇女卵巢储备功能和卵泡发育 近红外II区生物成像(NIR-II,-nm)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成像技术,与传统B超(cm级别)或MRI(mm级别,但有放射性)相比,光子在近红外II区表现出更强的穿透能力、更低的组织吸收和散射,可以实现高灵敏、高分辨、超深度、超快速的安全无毒副作用的图像获取,实现多个观察目标的靶定和同步观察。本项目旨在设计阴道探测光纤,并利用FDA认证的FSH-ICG-脂质体的近红外II区成像技术,显示妇女卵巢原始卵泡和二级以下卵泡(μm级别),可以安全无毒对女性生殖储备功能、卵巢疾病和生殖中心动态监测促排卵效果提供科学客观的监测指标。 博士后赛道 校友创业赛道 项目1 基于人工智能的分布式光伏系统安全保护装置的研发与产业化 分布式光伏作为能源互联网的一个核心组成,其在能源互联网可再生能源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达一半以上,因此对其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特别地,由于分布式光伏通常布置在用户侧,离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区域较近,一旦发生火灾等安全事故,会造成区域性的破坏能力。项目面向分布式电网领域,通过对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的吸收再创新,形成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保护技术,针对光伏技术发展时间短,技术成熟度差导致的安全技术空白多等问题,在德国、美国和中国都紧急出台相应强制性补救安全技术的时机下,开辟微电网领域安全保护技术的“蓝海”市场,避开红海的竞争,构建分布式光伏的长期可靠运行保障和系统安全完整性等级提升的技术优势。同时公司也是该领域重要的国家标准的发起和主编单位。 项目2 Heartbit++:重构无感心脏监护,打造预防医疗新模式 中国目前约有2.9亿心血管疾病患者,每年有超过54万患者因心源性猝死等病因死亡。心源性疾病呈现出低龄化、院外发病率极高的特点,然而现有消费电子领域缺乏高效的院外用心脏监测解决方案,因此我们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无感式信号采集、分析、智能化调节反馈解决方案。具体指,项目以新型无感式ECG信号采集前端系统为中心,搭建人工智能云平台以借助深度学习信号处理方法实现ECG信号精准解读,设计智能化调节反馈功能完成心脏监测闭环控制,实现集监护、诊断、预警、智能化调节干预等功能为一体的闭环生态。项目终极目标是将此套健康管理监测平台产品引入每一个家庭,以达到不良生活习惯纠正、疾病提前检出、医学高效干预的目的。 项目3 电生理相关OCT导管的研发和产业化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一种高分辨率实时成像技术,其物理知识非常复杂,集成了激光技术、光学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对生物体进行活体的形态学检测,多用于冠心病早期诊断,指导介入治疗和评价治疗效果及预后。在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手术中,采用频域OCT(FD-OCT)技术,进行高速扫描且无需球囊阻断血流,因此理论上可用于心腔内实时组织成像。 项目4 智能三维扫描重建系统 传统基于结构光的三维扫描重建系统不易处理闪亮(高反射率)、镜面或半透明的表面,在重建具有深度不连续的表面时,受多径干扰的影响,重建结果中往往会存在严重误差。如何快速精确的获取三维数据是困扰行业发展的瓶颈。本项目应用人工智能方法对干扰光路进行解耦合,解决了行业痛点,可嵌入到现有的结构光扫描重建系统中,提高三维扫描的精度,去除因重建场景存在深度不连续的表面以及非朗伯表面的物体以及场景的重建,可运用于复杂工业零件的扫描重建,VR/AR内容生成,电商产品的建模,以及虚拟试衣中需要的对复杂服装的精准建模。该方法国际领先,受邀在人工智能CVPR上以口述报告的形式向学术界和工业界介绍改方法,获得国际同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