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经典古信,领略古人藏在书信里的风雅

发布时间:2025/2/19

得白癜风去哪里治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两汉《饮马长城窟行》

笺短情长,见字如面,

在当今,适应了各种通讯方式的你,

有多久,没有写过信了?

又有多久,没有感受过来自

“云中谁寄锦书来”的期盼了?

中国古文中,与写信有关的作品不胜枚举。在车马慢、书信远的年代,古人的每一封信件往来,都承载着光阴的故事,积淀着岁月的味道。

有人在信中,抒款款之情,有人在信中,表浓浓之意,笔墨之中,字里行间,或细腻,或率真,皆情真意切,浸满寄托。一纸书信,一世情缘,就让我们伴随淡淡的墨香,领略古人藏在书信里的风雅!

01

最山清水秀的书信:《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信。在动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知识分子以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苦闷,吴均也不例外。

在乘船自桐庐至富阳途中,动心于富春江的山光水色,并书笔描绘下来,使人读后悠然神往。足见其热爱山水自然之情,避世退隐高洁之趣。

02

最诗情画意的书信:《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维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这是王维写给友人裴迪的书信。晚年的王维,曾在辋川隐居。在隐居生活中经常同朋友饮酒赋诗,谈经论道,裴迪便是他最好的伴侣。

全文描绘了辋川的春色及冬色、月夜、城郭、灯火,以及山寺的疏钟,深巷的寒犬,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写出了冬夜的幽深和春日的轻盈。是一篇优美的记游散文,可见二人之间的友情。

03

最情意绵绵的书信:《吴越王给夫人的一封信》

《吴越王给夫人的一封信》

钱武肃王目不知书,

然其寄夫人书云: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吴越王钱镠(liú)的庄穆夫人吴氏,每年寒食节必归临安。钱镠也是一个性情中人,最是念这个糟糠结发之妻。那年,吴妃又去了临安娘家。钱镠在杭州料理政事,一日走出宫门,见春意渐浓,百花争艳,想到与夫人已是多日不见,愈发生出几分思念。于是提笔给她写了一封信,其中“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妃当即落下两行珠泪,此事传开去,一时成为佳话。

九个字,平实温馨,情愫深浓,表达了一个丈夫对妻子深沉内敛的爱,甚是动人。田间阡陌上的花开了,你可以一边赏花,一边慢慢回来,而我可以慢慢等你回来。

04

最动人心扉的书信:《回夫家书》

《回夫家书》

卓文君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

只说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抚弹八行书无言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我眼望穿

百相似千系念万般无奈叫丫鬟

万语千言把郎怨百无聊赖十倚栏

重九重阳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烧香点烛祭祖问天

六月伏天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遭阵阵雨浇花端

四月琵琶未黄我梳懒妆

三月桃花又被风吹散

二月风筝儿飘飘零零落泥潭

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他们的故事,是从那首著名的《凤求凰》开始。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这一大胆、直率、热烈的表白,在今天看来,也足以令人心动。

05

最傲娇自信的书信:《与韩荆州书》

《与韩荆州书》

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唯君侯图之。

这是李白初见韩朝宗时写的一封自荐信。李白漫游荆州时,听说荆州长史韩朝宗喜欢推荐有才之士,便写了这封求荐信。最经典的语句:“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历来为世人广为传诵。

李白以毛遂自比,说明其才能过人;接着说自己能文能武,心雄万夫,讲究气节道义,文才更是卓越敏捷。原本是世俗交际的文字,却被李白写得气势雄壮、豪气逼人。绝不作一分寒乞态,充分表现了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以及光明磊落,不卑不亢的个性。

06

最真挚诚恳的书信:《班昭写给汉和帝》

《班昭写给汉和帝》

班昭

妾同产兄西域都护定远侯超,幸得以微功,特蒙重赏,爵列通侯,位二千石,天恩殊绝,诚非小臣所当被蒙。

超之始出,志捐躯命,冀立微功,以自陈效。会陈睦之变,道路隔绝,超以一身,转侧绝域,晓譬诸国,因其兵众,每有攻战,辄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赖蒙陛下神灵,且得延命沙漠,至今积三十年,骨肉生离,不复相识,所与相随时人士众,皆已物固。超年最长,今且七十,衰老被病。头发无黑,双手不仁,耳目不聪,扶杖乃能行。虽欲竭尽其力,以报塞天恩,迫于岁暮,犬马齿索。蛮夷之性,悖逆侮老,而超旦暮入地,久不见代,恐开奸宄之源,生逆乱之心。而公卿大夫咸怀一切,莫肯远虑,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便为上损国家累世之功,下弃忠臣竭力之用,诚可痛也。故超万里归诚,自陈苦急,延颈逾望,三年于今,未蒙省录。

妾窃闻古者十五受兵,六十还之,亦有休息,不任职也。缘陛下以至孝理天下,得万国之欢心,不遗小国之臣,况超得备侯伯之位,故敢触死,为超求哀。超余年,一得生还,复见阙庭,使国永无劳远之虑,西域无仓促之忧,超得长蒙文王葬骨之恩,了万哀老之惠。《诗》云:“民亦老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超有书与妾生之诀,恐不复相见,妾诚伤超。以壮年竭忠孝于沙漠,疲老则便捐死于旷远,诚可哀怜。如不蒙救护,超后有一旦之变。冀幸超家得蒙赵母卫姬先请之贷,妾愚戆不知大义,触犯忌讳。

书奏,帝感其言,乃征超还。

这是在公元年班昭冒死写给汉和帝的一封信。目的是请求汉和帝让自己在外镇守西域多年的哥哥班超,如愿告老还乡。

班昭谨慎地将国事、家事以及班超守卫国家的功绩和辛劳,驻守边疆却又年迈无依的思念之情展露无疑,分寸把握周全,言辞诚恳,情真意切。汉和帝读后,被其文采折服,感动落泪,终于同意班超回乡,晚年终得与亲人相见。

兄妹之情,源自内心,手足情深,无可取代,纵然相隔天涯,也要落叶归根,只为与亲人重逢。佛说:“世间最美的是亲情”,家和亲情是人永远的栖息地。羁绊一生的亲情,任谁也割舍不了。

07

最早的一封家书:《黑夫家书》

(其一)黑夫写给衷

二月辛已,黑夫、惊敢再拜问衷,母毋羔也?黑夫、惊毋羔也。前日黑夫与惊别,今复会矣。黑夫寄益就书曰;遗黑夫钱,母操夏衣来。今书节(即)到,母视安陆丝布贱,可以为襌裙襦者,母必为之,令与钱偕来。其丝布贵,徒(以)钱来,黑夫自以布此。黑夫等百佐淮阳,攻反城久,伤未可智(知)也,愿母遗里夫用勿少。书到皆为报,报必言相家爵来未来,告黑夫其未来状。闻王得苟得...(转背面)

毋羔也?辞相家爵不也?书衣之南军毋……不也?为黑夫、惊多问姑姊、康乐孝须(婆)故尤长姑外内?……为黑夫、惊多问东室季须(婆)苟得毋盖也?为黑夫、惊多问婴记季事可(何)如?定不定?为黑夫、惊多问夕阳吕婴、原里阎诤丈人得毋恙……矣。惊多问新负(妇)、姿(婉)得毋恙也?新负勉力视瞻丈人,毋与……勉力也。

(其二)惊写给衷

惊敢大心问衷,母得毋恙也?家室外内同……以衷,母力毋恙也?与从军,与黑夫居,皆毋羔也。……钱衣,愿母幸造钱五、六百,布谨善者毋下二丈五尺。……用垣柏钱矣,室弗遗,即死矣。急急急。惊多问新负、婴皆得毋恙也?新负勉力视瞻两老……(转背面)

惊远家故,夷教诏怨,今毋敢远就若取新(薪),衷令……闻新地城多空不实者,目今故民有为不如今者实……为惊祠祀,若大发(废)毁,以惊居反城中故。惊敢大心问姑秭(姐),姑秭(姐)子彦得毋恙……?新地入盗,衷唯毋方行新地,急急急。

《黑夫家书》是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家信,是中国第一封私人书信,信件出自春秋时代。通过这两封书信,我们得知写信的主人公是两兄弟,一个叫黑夫,一个叫惊,收件人是他们的长兄衷。

黑夫和惊是秦军攻打楚国部队中的两名普通士兵。在战场上的二人,在木板上写下了对母亲和哥哥的问候,也提到了一些当时的战况,并向母亲讨钱和衣服,还连写了三个“急急急”!等木板的正反面全部写完,兄弟二人才恋恋不舍地停下笔。

常言道“家书抵万金”,战火家书,纸短情长,每每读来,潸然泪下。美好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且行且珍惜。

08

最念念不忘的书信:《与朝歌令吴质书》

《与朝歌令吴质书》

曹丕

五月二十八日,丕白。季重无恙。途路虽局,官守有限,愿言之怀,良不可任。足下所治僻左,书问致简,益用增劳。

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既妙思六经,逍遥百氏,弹棋间设,终以六博,高谈娱心,哀筝顺耳。弛骛北场,旅食南馆,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白日既匿,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舆轮徐动,参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吟,乐往哀来,怆然伤怀,余顾而言,斯乐难常,足下之徒,咸以为然。今果分别,各在一方。元瑜长逝,化为异物,每一念至,何时可言?

方今蕤宾纪时,景风扇物,天意和暖,众果具繁。时驾而游,北遵河曲,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托乘于后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今遣骑到邺,故使枉道相过。行矣自爱,丕白。

曹丕喜爱文学,与其门下一众文人墨客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并与吴质兄弟相称,吴质也是其政治上的心腹。建安二十年,吴质为朝歌令。此时在孟津游览的曹丕,便想起了吴质,怀旧与思念涌上心头。于是书信一封,追忆了当年与“七子”同游卧坐、美酒佳肴、赋诗谈文的温馨情景,并特意派人绕道致此诗涵,以表自己的思念之情。

时光如白驹过隙,年华转瞬即逝,有些朋友总会伴随时间流逝,有些回忆也会随时光飞逝。最好的时光,总是特别短暂,但曾有过的感动,依然记忆犹新。

09

最沉痛惋惜的书信:《与沈约书》

《与沈约书》

任昉

范仆射遂不救疾。范侯淳孝睦友,在家必闻;直道正色,立朝斯著。一金之俸,必遍亲伦;钟庾之秩,散之故旧。佐命兴王,心力俱尽;谋猷忠允,谅诚匪躬。破产而字死友之孤,开门而延故人之殡。则惟其常,无得而称矣。器用车马,无改平生之凭;素论款对,不易布素之交。若斯人者,岂云易遇?昉将莅此邦,务在遄速。虽解驾流连,再贻款顾;将乖之际,不忍告别。无益离悲,只增今怅。永念平生,忽焉畴曩。追寻笑绪,皆成悲端。

任昉和沈约,是范云的故友。范云病逝,何忍明言曰“死”?“不救”二字,正吐露出难以言传的生死永隔之悲。一片浓重的哀思,由此在信中弥漫开来。亡友的平生往事,音容笑貌,刹那间全化为梦幻般的过去,从此再不能一接款语,再不能携手共游,和泪而书,无尽之哀思,似烟云般不断弥漫......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却忘了世事无常。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等将来,等不忙,等下次,等......殊不知,一个转身,一次别离,就是再也不见。

10

最豁达乐观的书信:《与程秀才书》

《与程秀才书》

苏轼

某启:去岁僧舍屡会,当时不知为乐,今者海外岂复梦见。聚散忧乐,如反复手,幸而此身尚健。得来讯,喜侍下清安,知有爱子之戚。襁褓泡幻,不须深留恋也。仆离惠州后,大儿房下亦失一男孙,亦悲怆久之,今则已矣。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耳。惟有一幸,无甚瘴也。近与小儿子结茅数椽居之,仅庇风雨,然劳费已不赀矣。赖十数学生助工作,躬泥水之役,愧之不可言也。尚有此身,付与造物,听其运转,流行坎止,无不可者。故人知之,免忧。

乍热,万万自爱,不宣。

苏轼的一生可以用黄州、颍州、惠州、儋州来概括,悠悠长途,一生贬谪。程秀才,是苏轼在惠州时认识的朋友。被贬到海南时,没有肉吃,无医生可看,没有朋友,没有住的地方,冬天没有炭火,夏天没有冰泉。程秀才父子,就给苏轼寄米、药、茶、酒、纸等所需物品。

65载人生,苏轼在这里走走看看,那里住住停停。仕途上的压抑,和生活上的困苦,并没有将其击垮,他依然乐观豁达:“就将我这一生,付与命运吧,也没什么可怕的。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人这一生,走走瞧瞧,吃吃喝喝,不生病,就是福气。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风来听风,雨来听雨,以接纳无常、顺适自然的态度面对人生,日日都是好日,时时都是好时。

清流浮笔,书不尽意,笺短情长,不尽欲言。落笔时,千言万语的真切,装封时,言尽于此的克制,寄出后,望眼欲穿的殷切,拆封后,纸短情长的期盼,陶醉于书信的魅力之中,不亦乐乎。

写一封信吧,将萦绕在心间的情思,辗转于笔尖;收一封信吧,把放不下的忐忑和挂念,消除于纸笺。

一人,一笔,一封信,一段故事。匆匆流年,见字如面,遇见书信,遇见你我。

◎本文转载自“古典书城”,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ubhdw.com/ysbj/13858.html s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手足徐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