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训练 由于每一个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障碍程度不一样,所选的训练目标也不尽相同。 、开始发音。 2、单词的表达。 3、短语。 4、社会性反应。 5、活动和事件的描述。 6、问问题。 7、社会性对话。 8、主动表达、发表意见等等。 、模仿能力。 2、记忆能力。 3、理解能力。 4、有表达需要的动机。 5、开始对面部表情、声音及唇部活动感兴趣。 对于这部分孩子的语言教学,建议采用手势语与言语联合使用的方式进行。在日常生活的场景中,应将教学环境作为主要的教学环境,做到随时随地、就地取材、反复练习,让孩子在生活中学,生活中用。当然,一些基础技能还是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教授。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家长们在选择每一个特定的语言目标时,都应该考虑到适应孩子某种特别的交往需要。因此,在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时,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 例如: 首先向他传授所需的词汇和语句,以满足其需求。每个孩子在首次选择时均有所不同。例如,一个孩子可能偏爱“饼干”和“葡萄干”,而另一个孩子则可能选择“出去”。实施教学技巧时,必须考虑到每个孩子的兴趣。例如,针对喜欢唱歌的孩子,可以将语言内容融入歌曲中予以表达;对于喜欢身体活动的孩子,则可以在运动中教授他说话;对于喜欢图片的孩子,图片则是最佳的语言训练材料。 、示范。 2、塑造。 3、强化。 举例如下: 说“没有了” ()当孩子吃完饭后,对孩子说:“没有了”,并鼓励孩子跟着你反复说。如果孩子说了,就赞同地说:“对!牛奶已经没有了!” (2)利用孩子喜欢的玩具,跟孩子一起做游戏,把玩具藏起来,过一会儿对孩子说:“没有了”。鼓励孩子反复说:“没有了。” (3)有人从屋子或家中外出时,对孩子说:“出去了”,让孩子重复说。孩子如果跟着重复说,就称赞他。等他能重复后,有谁出去时就问他:“爸爸哪儿去啦?”“某某哪儿去了?”鼓励孩子说:“出去了!” (4)孩子能主动地说出“没有了”,就鼓励他把“没有”与其他词语连接起来。示范给孩子:“小明,牛奶(爸爸、球等)没有了!”然后再问:“什么没有了?” (5)把物品藏起,对孩子说:“没有了。”然后当孩子说“还要”时,你再把物品拿出来给他。 (6)在玩“藏猫儿”游戏时,用简单的隐藏方法表示“没有了”。让孩子说:“没有了!”“在这儿!”你用手遮住眼睛说:“小明没有了!”放开手之后让孩子说:“小明在这儿!” 说“吃” ()在吃饭时,对孩子说:“宝宝要吃”,并鼓励孩子跟着说。如果孩子说了,就赞同地说:“对!宝宝要吃饭。” (2)利用孩子喜欢的食物或玩具,跟孩子一起做游戏,把食物或玩具藏起来,过一会儿对孩子说:“吃”,鼓励孩子反复说:“吃”。 (3)当孩子能主动地说出“吃”时,鼓励他把“吃”与其他词语连接起来。示范给孩子:“小明,吃饭(吃水果、吃饼干等)。”然后再问:“吃什么?” (4)在给孩子喂饭时,先让孩子说:“吃”,再把食物喂给孩子。 (5)在玩“找食物”游戏时,用简单的隐藏方法表示“吃”。让孩子说:“吃!”,“在这儿!”你用手遮住眼睛说:“水果没有了!”放开手之后让孩子说:“水果在这儿!” 说“喝” ()在喝水时,对孩子说:“宝宝要喝”,并鼓励孩子跟着说。如果孩子说了,就赞同地说:“对!宝宝要喝水。” (2)利用孩子喜欢的饮料或水杯,跟孩子一起做游戏,把饮料或水杯藏起来,过一会儿对孩子说:“喝”,鼓励孩子反复说:“喝”。 (3)当孩子能主动地说出“喝”时,鼓励他把“喝”与其他词语连接起来。示范给孩子:“小明,喝水(喝果汁、喝汤等)。”然后再问:“喝什么?” (4)在给孩子喂水时,先让孩子说:“喝”,再把水杯递给孩子。 (5)在玩“找饮料”游戏时,用简单的隐藏方法表示“喝”。让孩子说:“喝!”,“在这儿!”你用手遮住眼睛说:“饮料没有了!”放开手之后让孩子说:“饮料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