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孩子流口水该怎么治疗

发布时间:2020-10-9

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及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

脑瘫孩子除过智力低下、走路困难,很多时候还存在流口水症状,既影响孩子与人交流,也不容易护理,时常形成口及下颌湿疹,让家长很头痛。

脑瘫的治疗以康复治疗为主,手术治疗通过解除痉挛、纠正畸形为康复治疗提供条件或起辅助作用。但对于合并扭转痉挛、手足徐动及紧张性痉挛、流口水、说话不清的混合型脑瘫,不但常规的康复治疗疗效差,而且目前尚无内科有效的药物进行干预。

双侧颈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切除及迷走神经孤立术,随访获得良好疗效,发现不仅对扭转痉挛、手足徐动及紧张性痉挛可有一定效果,且可能改善部分病人流口水、斜视、言语不清、共济失调等症状,获得意想不到的疗效。

原理:1.改善脑部的微循环(脑血流量增加);2.弱化交感神经上行性投射活动,提高中枢的反应阈值,从而降低大脑兴奋性;3.潜能神经元学说:大脑兴奋性降低和脑部微循环的改善,有利于诱导潜能神经元的发育,从而改善患者症状。

4.部分脑瘫患者由于大脑缺氧,中枢神经受到损害,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口腔内唾液腺分泌调节过度,致使口腔内唾液腺分泌旺盛。因此,减少或切断交感神经对唾液腺神经冲动的发放,即可以降低唾液的分泌。支配唾液的交感神经是从胸部脊髓发出的,在颈上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发出节后纤维,攀附在颈动脉血管外膜上,沿动脉到达其能支配的唾液腺。剥离并切断颈总动脉外膜,即切断了交感神经对唾液腺的神经冲动发放。颈总动脉外膜剥离切除后不会出现严重的唾液分泌障碍而影响消化或引起口腔干燥。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同样可以使唾液腺产生一定量的分泌。

另外,颈总动脉外膜剥离切除后部分患者精神好转,智力思维较前敏捷。其产生的机制可能与颈总动脉外膜剥离切除后颈动脉扩张,大脑的血液供应有所改善有关。

病历一:

安**,女孩,6岁,临床表现:重度流口水,细水长流,每天可湿透几块围巾

(术前:重度流涎)

(术后-1,口水明显减少)

(术后-2微笑生活)

病历二:

王**,男,6岁,临床表现:流口水,说话不清

(术前:流涎)

(术后-1无口水,口周干净)

(术后-2语言改善,吐字较前清晰多了)

扫一扫,请联系我们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ubhdw.com/zlyy/9399.html s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手足徐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