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爱声听力
与人交流时,面对面,看着对方说话,是一种基本的礼貌。一直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有点尴尬。取而代之的是,可以看着对方的鼻尖说话,眼角的余光看到其他脸上部位,如眼睛,嘴巴,与整体表情等,这样做既可让对方觉得我们有礼貌,又不会觉得不舒服。面对面,看着对方说话,仅仅只是礼貌吗?其实不尽是。大多数人,不管是听力正常者还是听力障碍者,在不利于其聆听的环境下,会自然地,甚至无意识地看说话者的嘴唇,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等。---这样做,可以让人们更好地听清对方说话的内容,更好地交流。耳朵聆听,得到的是“声音信息”;眼睛看,得到的是“视觉信息”;两者结合使用,对于改善言语理解非常有用,特别是有听力损失者,或还没适应助听器的听损者。看别人的嘴唇说话,称为“唇读”。通过唇读获得的信息类型,对于听损者来说,是特别有用的。最明显的视觉信息是“辅音”发音时构音或收缩位置(嘴唇,唇齿关系,牙齿,舌牙关系,以及口腔内后部许多部位)。打个比方:对于一个辅音,听觉可能告诉听损者,声音是相近的/P/,/T/或/K/;视觉可能告诉听损者,声音是相似的/P/,/B/或/M/;此时,单靠聆听或看,都不能准确地判断该辅音实际是哪一个;但是,当听觉与视觉结合时,就容易地发现这个辅音其实是/P/。观察人的嘴唇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唇读,可以让听力下降者,与佩戴助听器后且地适应期中的听损者,更好地收集言语信息,轻松应付与人交谈。作为听力师,我们是鼓励上述人群积极运用唇读,辅助聆听。
广州爱声听力在新冠疫情当下,戴口罩成为日常需求;口罩挡隔了脸的大部分,包括嘴唇,不利于唇读,不利于视觉信息收集;口罩阻隔了部分声音的传输,不利于听觉信息的收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步:戴着口罩时尽量少交流(非人员密集地,不需要一直戴着口罩);第二步:不戴口罩说话时,保持距离(1米);第三步:尽快选配合适的助听器,尽快适应(好的助听效果,与真耳相近,对唇读的依赖性低,可以仅仅通过聆听,就能应付大部分的交流)。第四步:与听力障碍者说话,尽量不要阻挡你的嘴巴。
本文为广州爱声听力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
更多资料在爱声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