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经90岁高龄的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是当代最成功、最具有话题性的前卫艺术家之一,尽管她的年纪已经很大了,但是仍然保持着对创作的热情。就在几天之前,草间弥生的个人展(真品展)“爱的一切终将永恒”才刚刚在上海复星艺术中心落下帷幕。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位无论是创作风格还是个人形象都相当鲜明突出的“怪婆婆”草间弥生。草间婆婆的作品中最重要的那个元素便是圆点,许许多多的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圆点,这也成了她的个人标志,她也因此被人们称为“圆点女王”。在艺术领域,作为一位相当成功的艺术家,一定是要有足够鲜明的个人风格的。那么,为什么圆点元素成为草间弥生作品中的主角呢?下面,我们就来揭晓答案。其实,草间弥生的这种强烈的个人风格一开始并不是要故意博人眼球,而她之所以会走上艺术之路是与她常常会出现幻觉的病有关的,这个充满了圆点的世界并不是草间弥生的想象,而是透过她的眼睛所看到的世界。年草间弥生出生于日本长野县松本市的一个富裕家庭,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原本应该在父母和哥哥姐姐们的关爱中长大的她,却因父母之间常年以来的不和而常常陷入恐惧之中。她的父亲常跑出去和别的女人厮混,母亲却把气撒到她身上甚至逼着她去跟踪父亲,而这些给当时年幼的草间弥生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创伤。在她大概十岁的时候便开始被大量幻觉困扰,因而时常有自杀企图。她当时为母亲画的铅笔画中就已经充满了小圆。这是因为她患上了一种神经性视听障碍的疾病并伴有精神分裂症,所以她从小所看到的世界便是和大多是人不同的,她所看到的世界就是充满着圆点和网格的。这些小圆点仿佛是她与世界沟通的途径,她偏执地画下这些让自己害怕的东西,进行自我治疗。但她母亲对她的这些举止感到十分不满,她忙于做生意对女儿的病一无所知,却偏执地认为自己的自己的女儿应该是“收藏艺术品的富家女”而非食不果腹的艺术家。因此,她毁掉草间弥生的画、罚她和工人一起干活、还经常将女儿关起来打骂,试图用这种方式把女儿“纠正过来”。当然,这显然是起了反效果的,草间弥生的精神因此而濒临崩溃。尽管如此,草间弥生还是坚持了下来,没有放弃自己的艺术之路。当时的日本,思想封闭,女性的地位低下,草间弥生认为自己的艺术需要更自由的世界。于是,她便写信向自己最崇拜的同为女性的美国画家寻求帮助,没想到画家给她回了信,并且表示愿意在美国推荐她的作品。这无疑给了草间弥生很大的鼓励,她在年拿到了去美国的签证,带着母亲给的万日元和三百套和服来到了西雅图。临走时,她毁掉了自己以前的所有作品作为与过去的告别。在西雅图获得成功后,草间弥生来到了她的梦想之地纽约。而初到纽约时她也像很多艺术家那样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默默无闻和穷困潦倒,不够好在这样的日子并不长。在到了纽约的第18个月后,她的5件作品参加了第10街布拉塔美术馆的一次年轻艺术家群展,并成功引起了评论家的注意。草间弥生在纽约的创作都十分大胆,她的作品被波普巨星安迪·沃霍尔模仿。到了七十年代,也就是嬉皮士运动盛行的那个年代,草间弥生迎来了她在纽约最辉煌的时期。在曾经的爱人著名微型装置艺术家约瑟夫·康奈尔去世的第二年,她离开纽约住回到了日本,这一次她不再做出一些惊人之举,而是避开媒体住在精神病疗养院里,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日子。草间弥生在疗养院的生活非常简单,每天白天到工作时创作,晚上回疗养院。其它的事情全都交给助手们处理。她的作品包括了绘画、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软雕塑等,她还写小说。除了自己的作品外,很多品牌都找她合作,推出合作款,其中不乏路易威登、香奈儿等一线大牌。现在草间弥生成了很多人的偶像,她的展览总能吸引众多参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