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坤良教授是世界知名的分子生物学家,目前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药学系任职。管坤良教授在Hippo信号通路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工作,曾获著名的“ 天才奖”。 6月中旬,管坤良教授等人在NatureReviewsDrugDiscovery期刊上发表题为《TargetingtheHippopathwayincancer,fibrosis,woundhealingandregenerativemedicine》的综述性文章,对不同疾病和生理过程中的Hippo信号通路进行了总结与回顾,并探讨了靶向Hippo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策略。 01 Hippo信号通路介绍 Hippo通路是在果蝇中首次发现的。年,两个研究团队发现在果蝇中敲除Warts(wts)后会导致多个组织的过度增殖,随后陆续有研究发现Salvador(sav)、Hippo(hpo)以及Mob(mats)等蛋白缺失也会产生类似Warts缺失的组织增生现象。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研究已经证实Hippo信号通路在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参与调控组织器官的大小、形成及发育。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Hippo-YAP/TAZ信号通路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中呈异常表达,且与肿瘤的恶性表型以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因此Hippo-YAP/TAZ是一种新的肿瘤分子标志物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目前,在哺乳类动物当中已阐明Hippo信号通路主要有以下4个部分组成: 上游信号输入因子(包括Fat4、Dchs、FRMD6、NF2、KIBRA等),主要功能是接受细胞内外各种信号并将接收的信号转换成Hippo信号通路可识别的调节信号,进而调控Hippo; 核心激酶级联反应链,包括MST1/2、hSAV1、LATS1/2和MOB1(MOBKL1A/MOBKL1B));在上游信号分子作用下,Mst1/2发生磷酸化后与Sav1结合,激活Lats1/2和Mob1,活化的Lats1/2磷酸化YAP,使之与14-3-3结合滞于胞质中,抑制下游基因的表达。 下游核心转录共激活因子(包括TAZ/YAP和TEADs),Hippo通路的主要的调控效应依赖于核心激酶级联反应链和下游转录共激活因子对靶基因的转录的调控。 下游调节因子(包括ASPP1/2、p73、Ajuba等)。目前对Hippo通路的研究也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