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DBS治疗帕金森病姿势异常精简版

发布时间:2021-12-10

帕金森病(PD)的姿势异常一般指躯干的姿势异常。躯干姿势异常又可分为矢状面姿势异常和冠状面姿势异常,前者包含颈项前屈征和躯干前屈征,后者包含比萨综合征和脊柱侧凸。

躯干前屈征是躯干前后方向的姿势异常,持续至少3个月,胸腰段脊柱向前弯曲(前屈角≥45°),站立或行走时明显,仰卧位时减轻。PD患者中患病率为3%~17.6%,背部疼痛是其重要表现之一。PD患病后一般7~8年后才开始出现躯干前屈症状,PD晚期,躯干前屈症状明显加重。颈项前屈征表现为显著的颈部前屈(至少45°),可部分被自主或被动运动所克服,不能完全伸展颈部以对抗重力,可对抗检查者手部的阻力。颈项前屈征是诊断多系统萎缩的有用线索,原发性PD相对少见,患病率为5%~6%。比萨综合征表现为躯干明显向一侧弯曲(侧屈角>10°),被动运动或仰卧位时,侧屈症状可明显减轻。PD患者中患病率为8.5%~60%。

DBS可改善PD患者姿势异常,DBS靶点选择主要有:丘脑底核(STN)和苍白球内侧部(GPi)。目前多数文献报告选择的是STN-DBS,对于姿势异常的改善率,STN-DBS明显高于GPi-DBS。STN-DBS可改善整体姿势角度(6.7%)。左旋多巴运动改善率、术前左旋多巴剂量、男性及较短的病程被认为是STN-DBS术后姿势改善的预测因子。与术前药物关状态相比,术后药物关刺激开状态可以改善41.4%的躯干姿势异常程度,78.2%的患者至少能够改善1分;而与术前药物开状态相比,术后药物开刺激开状态可以改善30.9%的异常程度,54.5%的患者至少能够改善1分。对其中躯干前屈征和比萨综合征而言,术后药物关刺激开与术前药物关相比,术后药物开刺激开与术前药物开相比,姿势异常改善程度分别为42.7%和30.5%。药物和DBS都可以改善PD患者前后和内外方向上的姿势异常。根据TCC角进行评估,合并躯干前屈征的患者获益最明显。在手术时机方面,PD患者轻、中度姿势异常(UPDRSIII第28项≤2分),STN-DBS术后早期即有明显改善;重度姿势异常(UPDRSIII第28项≥3分)在术后很长时间内仍可逐渐获得改善。尽管大多数患者甚至当脊柱畸形发生后接受DBS手术仍有改善,但是仍推荐在不可逆的骨骼畸形发生之前进行手术。

作者介绍王学廉教授军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医院(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专业学术带头人

中国医师学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神经调控联盟副理事长

世界华人医师协会、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

中国康复医学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委

医院学会神经微侵袭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陕西省神经外科学会常委

全军第九届神经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功能学组委员

往期推荐

专家讲堂

王学廉教授:帕金森病姿势异常的分类与治疗

专家讲堂

王学廉教授:肌张力障碍的分类与治疗(上)

专家讲堂

王学廉教授:肌张力障碍的分类与治疗(下)

作者

医院神经外科王学廉

编辑

乔婷婷

审校

丁慧鑫

投稿邮箱:

Neurologynews

.

转载请注明:http://www.ubhdw.com/jbzl/114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s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手足徐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