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6-11-26

作者:高亚琴

来源:作业治疗OT日志(shutcm-ot),已获授权

引导式教育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由匈牙利学者AndrásPeto不断探索后所创建。该法的理论基础是指通过他人的引导、诱发和教育,采用综合的康复手段,调动患者的自主运动等各方面的潜力,以娱乐性和节律性意向来激发患者的兴趣和参与意识。以此来促进功能障碍者的改善。该法目前广泛应用于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及家庭康复治疗,是国际公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发达国家,通过将其融合在幼儿园、中小学文化课教育和康复训练当中,取得了不菲的疗效,深受家长及社会欢迎。此法在欧美、日本及香港等地非常盛行,近来来,在我国也取得长足发展。

一、基本原理Peto教授认为,脑瘫儿童最主要的问题是学习困难,学习困难使儿童不能发展适应或控制周围环境的能力。脑损伤是客观存在的,但不能因此认为脑瘫儿童是低能儿或存在一系列问题的儿童。脑瘫儿童与正常儿童一样,都是通过同样的方法去学习,存在着智力、情绪、社交、性格和体能等各方面同步发展的要求。而人的大脑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要克服脑瘫儿童的学习困难,要给他适当的指引和指导,不应改变环境来迁就脑瘫儿童,而是让他们去努力适应环境。引导式教育不是单纯的康复技巧或治疗方法,而是一个以教与学互动为本,从而达到功能康复的复杂而完整的体系。它主张一个患儿所需要的各种学习训练和教育应由同一个人、在同一个环境中给予,这个人被称为引导员(conductor)。在学习训练时,引导员要全面负责患儿的运动功能、感觉、理解和自助技能等全面的康复训练,以及行为规范和社会化等的特殊教育。脑瘫儿童的康复需要多方面和复杂的经验,引导式教育就是根据学习的复杂性原则(theprincipleof







































北京那个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北京治白癜风的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ubhdw.com/jbzl/1998.html s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手足徐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