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非酮症高甘氨酸血症

发布时间:2020-12-14

01

疾病概述

非酮性高甘氨酸血症(nonketotichyperglycinemia,NKH)又称甘氨酸脑病(GE),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特征性表现为血和脑脊液甘氨酸增高伴难治性癫痫、肌张力低下、发育迟缓,是早发性癫痫性脑病的重要病因;为常染色体遗传,发病率约为1/。

02

临床症状

NKH临床表现不一,分为经典型和非经典型。

经典型即新生儿型,较为多见(84%),足月新生儿通常在生后的6h至8d呈进行性脑病表现,出现反应低下、嗜睡,肌张力减低、呕吐、肌阵挛癫痫、呃逆或呼吸暂停等症状,并且症状在短期内进行性加重,多数患儿需要呼吸机支持。该型约30%在新生儿期死亡,而大部分患儿在1岁以内死亡,幸存者多存在严重脑发育障碍和难治性癫痫。有研究报道,NKH女性患儿的临床症状较重,后遗症明显,病死率高。

非经典型包括6月龄左右发病的婴儿型和2~33岁发病的晚发型,前者酷似新生儿型,但临床症状较轻,智能低下不如新生儿型显著;后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症表现为轻度智力低下、癫痫或舞蹈手足徐动症,重症表现为肺动脉高压、进行性痉挛性瘫痪、视神经萎缩和巨颅伴皮层下海绵样囊肿性脑白质病。

03

发病机制

NKH是由甘氨酸裂解酶系统缺陷使甘氨酸堆积。中枢神经系统中过多的甘氨酸通过影响抑制性甘氨酸受体和兴奋性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而造成脑损伤。抑制性甘氨酸受体主要分布于脑干和脊髓,增多的甘氨酸可增强其抑制作用,临床上出现呼吸抑制、肌张力减低和嗜睡等。兴奋性NMDA受体主要分布在大脑皮质和前脑等部位,惊厥、呃逆和EEG中爆发抑制现象可反映这种影响,而且NMDA受体与神经系统的功能发育密切相关,甘氨酸累积时可造成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和脑功能受损。

甘氨酸是人体非必须氨基酸,主要通过GCS进行代谢。GCS存在于肝、肾、脑和胎盘的线粒体膜上,由4个蛋白(P、H、T和L)组成。典型的NKH由GLDC基因中编码P蛋白的突变或AMT基因中编码T蛋白的突变引起。目前70%~75%的NKH是由于GLDC基因缺陷所致,20%由AMT基因缺陷所致,GCSH基因所占比例1%。

04

诊断

1、血浆和脑脊液甘氨酸增高,脑脊液/血清甘氨酸比值0.08可以诊断,非经典型脑脊液/血清甘氨酸比值0.03可以诊断。

2、基因检测:GLDC、AMT、GOSH基因检测以确诊(二代测序技术+MLPA)。

05

鉴别诊断

除本病外,不少疾病也可造成血液或尿液中甘氨酸浓度增高,如丙酸血症、甲基丙二酸血症、异戊酸血症和D一酮硫解酶缺乏症等都可呈现代谢性酮症和酸中毒表现,大量累积的有机酸可干扰肝脏的GCS,导致血甘氨酸浓度增高,但其脑脊液甘氨酸水平正常,可与本病鉴别。

06

案例分享

患儿男,年4月出生,患儿生后因“反应差伴吃奶差1天”入院,入院后查体:外观发育正常,嗜睡状,反应迟钝,刺激无皱眉反应,频繁刺激偶见肢体小活动,自主呼吸弱,对光反应迟钝,四肢软瘫状,各原始反射引不出。临床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ubhdw.com/ysbj/98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s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手足徐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