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0155402153973420&wfr=spider&for=pc 作者 樊登读书·珂文 主播 樊登读书·艳坤 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段话: 这好像已经变成了成年人世界的“潜规则”:你必须要冷静、淡定、克制,不能有情绪,这样才显得自己理性、情商高、有思想有觉悟。 被职场PUA了会想:“为什么别人都好好的,就你难受呢?这是不是你自己的问题?” 被对象冷暴力了会想:“为什么总是惹TA不开心,是不是因为我不够好?” 难过被压抑、愤怒被压抑、委屈被压抑,一次又一次对自己说:“不行,我是个成年人,别这么矫情。” 直到有一天在地铁上被人踩了一脚就抱头痛哭才知道,原来我已经撑不住了。 成年人不应该轻易表露情绪? 前段时间有一个新闻,杭州有一个小伙子逆行,被交警拦下来了,给女朋友打了电话之后,摔了手机,情绪崩溃痛哭。 来自工作的压力和女友的不理解,再加上长期以来的克制,让他终于崩了。
这看上去是一个很极端的案例,但是反观我们自己的生活,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情绪忍耐:
我有一个朋友从小到大性格都非常张扬,和小伙伴在一起的时候,从来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该哭哭,该笑笑。可是一到职场中就变了。
有一次,领导说他有一点“情绪化”,他深以为然。
之后在公司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遇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也从来不敢为自己发声。
他以为这是成长。
职场中,人们很难表露自己的情绪,想要大声说句接到嘴边却变成:“好的”。
害怕自己脆弱的情绪被别人知道,害怕被贴上“弱者”的标签,更害怕因此失去所谓的“职场人脉”和一份谋生的工作。
在亲密关系中,不知道如何表现自己的情绪,害怕“哭”会被说是“矫情”,害怕愤怒会被骂“不讲道理”,害怕被讨厌,也害怕失去。
我们疯狂地压抑自己,努力成为别人眼中最好的样子,殊不知,在这个过程中,已经渐渐流失掉我们的「生命力」。
一个人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会变成什么样子?
有一位男子从小就学会了忍耐情绪,每当别人欺负他、嘲讽他时,他总是很快陷入沉默,不会表达。时间长了,压抑的愤怒转变了一些持久的焦虑。
终于,他被焦虑症压垮了,脸色苍白,瘦骨嶙峋。
临床上发现一些被焦虑或者抑郁情绪困扰的人,看上去他们都有着非常强烈的情绪,但其实他们的情绪体验是受限的。
比如,有些失恋的人,很难对抛弃他的人产生愤怒;容易惊恐的人,往往很难表达到针对某一对象的愤怒情绪等等。
相反,情绪体验没有受限的来访者,当被问起感受时,他们可以报告出很多情感:愤怒、内疚、害怕、羞愧、悲伤、自责。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曾说:“动力的诞生,是一个人能表达自己的生命力。”
有的人看上去锋芒毕露,给人一种“不好搞、不舒服、难相处”的印象,但是,你会发现,这些人通常有这样的特点:
很有活力,很有主见,非常有创造力,品味很好等等。
他们就是能够释放自己生命力的人。
一般来说,能体验和表达各种情绪的人,能够有效缓解情绪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不适,往往拥有更为健康的身心和更旺盛的生命力。
我们可以毫不客气地总结来说:压抑情绪=慢性自杀。
点击下方视频看樊老师关于「拒绝」的理解??
适当的情绪表达能够赢得尊重
武志红老师还讲过一个故事,我印象非常深刻。
说的是他的一位好友,是一位女生,她大学刚毕业时的第一份工作,是给一位大老板当秘书。
有一天,她老板翘着二郎腿,很悠哉地坐在办公室,突然看着她很轻蔑地说出一句话:“我一天挣的,比你一年都多”。
如果是我们听到这种话,很可能心里早就气急败坏,但是依然会维持表面上对老板的尊重,笑而不语,或是简单附和两句。
谁知道女孩先是愣了一下,随后扔了一句话回去:“是啊,你说的对,我一辈子可能都挣不了你一年的,可是你很累啊,我可不想过你这样的生活。”
大多数人看到这里,可能都会为这位女孩的前途担忧,但有意思的是,之后这位老板改变了对她的态度,对她非常尊重。
请注意,女孩没有忍耐自己的情绪,但是也没有突然爆发,而是对事实给予了承认,然后把老板丢给她的垃圾情绪驳了回去。
这份尊重,是她挣来的。她捍卫了自己的心理边界:尽管你是老板,也别想把你的情绪垃圾扔到我这儿来。
一个人如果在职场中持续忍耐,把别人和自己的坏情绪吃进去,就意味着放弃自己的价值和生命力而屈从眼前的人,这就鼓励了他以后继续鄙视你。
哪怕面对很不好惹的权威,如果能这样和他们沟通,也同样会获得尊重。
是的,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确实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忍耐自己的情绪,但这不代表我们不可以基于事实进行反击。
不轻易发怒是体面,合理反击是尊严。
我们很多时候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情绪,是为了保护自己。
作为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回避体验情绪当然有着保护的功能,但它的代价是很巨大的。
《身体从未忘记》这本书中讲到,有一名叫做亨利·克里斯塔尔的精神科医生治疗过超过名二战大屠杀中的幸存者.
在他的研究中发现,由于创伤经历的影响,这些“病人”学会了屏蔽自己的感受。
通过积极工作、麻痹自己回避体验痛苦的情感,不少人还取得了不错的工作成就。
不过,他们的亲密关系很糟糕,还常常缺乏自我保护行为,有较高的概率成为受害者。
更重要的是,他们极难体会到快乐、感官的愉悦和生活的目的感,并且逐渐转变为心理障碍。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重视情绪,认识到情绪的重要价值,改善与情绪的关系,学会合理释放情绪。
是的,这很难,但是成年人的世界原本就没有“容易”二字。
培养「存在模式」思维,合理释放情绪
什么叫「存在模式」呢?
简单来说,就是承认自己的情绪存在。
正所谓存在即是合理,承认情绪是自己的一部分,意味着承认了自己的局限,承认了自己会有一些无法消除的痛苦和瑕疵。
这是不同于问题解决模式的另一种思维模式,即存在模式。
我有一个阿姨是二婚,她是带着前夫的孩子改嫁的。
儿子逐渐成长到了青春期,本来就容易和父母产生矛盾,加上阿姨火爆脾气,经常家里闹得鸡犬不宁。
详细问了以后发现,阿姨最近是经常对儿子发一些“无名火”,就是儿子可能本身并没有做一些特别出格的事,但是她还是忍不住发脾气。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阿姨开始寻找自己发火的原因,发现是因为儿子越长越大,越来越像自己的前夫。
每次看到他就会想起曾经前夫对自己的不好,所以忍不住对着儿子发怒。
阿姨深刻理解了自己的问题,开始把儿子看作是不同于前夫的一个独立的个体,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态度,母子关系的得到缓和。
你看,情绪的存在并非毫无价值,它正是给你一次认识自我的机会。关系中的情绪也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对方。
当我们明确“存在即合理”的时候,就可以从情绪本身跳出来,寻找情绪背后的原因,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
并且,当我们承认自己不过是一个会拥有情绪的普通人时,每一次负面情绪都可以培养我们的平常心。
这就有助于我们面对和接纳痛苦,与情绪和谐相处,而不是一味压抑、消灭它们。
存在模式下,我们可以带着情绪做该做的事情。
我们可以一边痛苦着,一边继续工作、生活、学习、聊天、散步,这既是对情绪的接纳,也是一种注意力的转移。
慢慢的,当新的事情吸引了你的兴趣,情绪带来的不适就会逐渐消散。
要记住,情绪本身并不是我们的敌人,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朋友。
写在最后
有人说:“小孩子才哭哭闹闹,成年人的崩溃从来都是默不作声的。”
而我想说:
你也许会在某个猝不及防的瞬间泪如雨下;
也许会突然在车水马龙的街头嚎啕大哭;
也许你依旧会本能地收拾好情绪,笑脸迎人的继续前行。
但请你记住,你要允许自己有撑不住的时刻。
生活不会因为你一瞬间的崩溃而停滞不前,你也要记得,你的勇敢会在一次次崩溃后重塑,才得以让你尽情体会生活里的苦乐参半。
点个「在看」,共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