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媚、春光乍泄 明明是充满希望和光亮的时节 然而一颗颗心却总是会不安躁动 时而想着“一年之计在于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大家都要加油冲冲冲鸭 时而又因为一堆生活或工作上的事而破防 想偷懒、想跳槽、想辞职 想去看看这花花世界 却又困于现实而苦苦挣扎 身经世间百态,情绪波动在所难免,但如果总是感觉自己情绪波动范围很大,容易失控,就要注意了! 一到春天就更容易烦躁或丧气? 这次真的不怪你!! 天气和季节对于人们心情状态的影响由来已久,比如“自古逢秋悲寂寥”、“伤春悲秋”,阴雨天气可能让人感觉比较低落,而天气燥热的时候似乎更加容易和别人吵架…… 而一些近现代文献的统计数据也表明,抑郁症、躁郁症、精神分裂发病甚至自杀的数量,在春季相对其他季节较高。 为什么精神类疾病容易在春天高发? 有研究表明,当气温达到26℃至30℃,空气湿度大于70%时,人的精神容易疲惫,思维迟钝,烦躁不安,极易激怒;当气温下降至5℃以下,天气阴沉时,人的精神常陷入不知所措、沮丧或抑郁状态,表现为神情恍惚、坐卧不安等。 而春天正是乍暖还寒,冷暖空气交替活动频繁的时候,气温、气压、气流和温度变化大,可能干扰大家的睡眠节律和生理系统。 此外现代社会节奏较快。很多人觉得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开始制定各种计划和任务,使得人的精神压力增大;如果再遇上职场人事的变动或者其他分离因素,大家的情绪得不到满足和宣泄,人就容易烦躁空虚,引起各种心理疾病。 在春季各类易高发的精神类疾病中,最值得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