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如何做康复

发布时间:2016-10-10

手足徐动型脑瘫

由于脑损伤引起的运动障碍或运动失调,表现为难以控制的不自主运动。当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运动时,不自主、不协调的无效运动就增加,这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

在实际中,有时候区分脑瘫患儿的症状是很难的,无论是哪一种脑瘫的症状,表现出来的形式都是多方面的。

确诊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症状常常艰难,主要因为高危因素很多,脑损害的时期不同,即使是同一原因而致脑损伤,范围不同,症状表现亦不一样。而且自婴儿到成人,随年龄增长,功能也随之改变。因此,只能根据身体和肢体瘫痪情况、肌张力的紧张强弱、神经症候来分类和归纳出几个病型便于诊断、评价和功能训练,供医生、康复治疗人员使用。社区工作者和保健人员、家长们也有熟知的必要。

一旦发现孩子有异常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救治,让脑瘫患儿在第一时间得到准确明确的诊断,方便以后进行更加有效的治疗。

1

对比较固定的异常姿势进行破坏

(1)矫正患儿骨盆及下肢的不对称姿势

进行下肢的强制性屈曲(仰卧),以矫正骨盆及下肢的不对称性姿势:患儿仰卧,两侧下肢屈膝屈髋,训练者一手扶住一侧膝部,一手扶住后臀部,对体干的短缩进行牵拉并对骨盆的旋转姿势进行矫正。注意让骨盆向后下方回旋,尽可能减少腰部的过伸展和腰部肌肉的痉挛。患儿仰卧,两侧下肢屈膝屈髋,训练者身体紧贴患儿双足底,双手分别扶住患儿的骨盆和双下肢,让患儿的下半身向侧方旋转,改善骨盆的活动度。

(2)矫正患儿躯干的过伸展和上肢的异常姿势

患儿仰卧位抱球姿势,头下垫软枕,头控制于正中位;训练者在帮助患儿保持对称性姿势的情况下,训练患儿上抬头部,诱发出头部的翻正反应;训练者帮助患儿将双上肢交叉放在对侧肩上,采用这种姿势抑制伸肌的痉挛,逐渐让患儿学习自己控制该姿势,然后让患儿在放松的状态下保持训练姿势;训练者双手交叉握住患儿双手,使患儿一侧上肢在体前保持伸展,一侧上肢肘关节屈曲放在胸前。边保持该训练姿势边对患儿体干进行压迫,这样两侧姿势不断交替进行,以提高患儿体轴性旋转能力与头部的翻正反应能力;对患儿进行坐位对称性姿势保持训练、侧卧位对称性姿势训练及侧卧位训练。

2对抬头训练及头颈部稳定性训练

(1)俯卧位:在楔形垫、训练床上训练,既可促进抬头又可诱发手支撑。

(2)盘腿端坐位:训练者跪于患儿背后,一手托患儿下颌,以手放于患儿头顶部往下稍用力压,可加强头颈部稳定性。

(3)采用按摩手法按摩颈部两侧及后颈部。

3提高上肢运动能力及正常手感

(1)已出现抬头的患儿,可让其保持盘腿端坐位姿势,训练者用胸部抵在患儿后头部加压用力,使其颈肩稍前屈,这可提高颈立直及四肢中线位活动能力。

(2)对已能独坐的患儿,可固定一侧上肢,诱导另一侧上肢抓物或支撑,提高坐位平衡能力和上肢的分离运动。

(3)对出现手支撑的患儿,训练者可在肩部加压向下用力以加强上肢和肩部的稳定性。

(4)利用按摩球、算盘子训练两手的正常感觉,还可利用温度、软硬度不同的物体(如软毛刷、绒娃娃、沙等)进行感觉刺激训练。

(5)为防止身体躯干的短缩现象,让患儿将双上肢放在外旋上举的位置上。

4提高骨盆带及两下肢的稳定性

(1)搭桥式练习:先练双侧下肢支撑,稳定性加强后改为一侧下肢支撑。

(2)跪位平衡练习:训练者在患儿骨盆处固定并向中向下加压以加强骨盆带稳定性,先双腿跪,稳定性加强后单腿跪位练习,另加强双下肢交互运动训练。

(3)扶站练习:对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处予以固定,可用立位促通板。

(4)利用平行杠、步行阶梯、助行器等进行步行练习,条件是独站能完成和异常姿势已纠正。

当然,对于下肢内收交叉、尖足的患儿,我们必须先纠正内收交叉和尖足,才能练习独站和行走。

欢迎







































白癜风食疗
儿童白癜风能治得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ubhdw.com/yfcs/963.html s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手足徐动型